不同提取工艺对残次裂枣膳食纤维品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梁志宏

作者: 梁志宏;尹蓉;张倩茹;茹慧玲;吕英忠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残次裂枣;膳食纤维;理化特性;功能特性;抗氧化活性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671-8151

年卷期: 2019 年 006 期

页码: 53-61

摘要: [目的]本文比较不同提取工艺对残次裂枣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残次裂枣为原料,分别采用化学法、酶解法和发酵法制备红枣膳食纤维,通过对其理化特性(持水力、膨胀力、持油力)、功能特性(阳离子交换能力、葡萄糖吸附能力、胆固醇吸附能力、亚硝酸根离子吸附能力)和抗氧化活性(DPPH·清除率、ABTS·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的测定,分析处理工艺对残次裂枣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方法提取的SDF在持油力、葡萄糖吸附能力、NO2-清除能力和抗氧化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其对应的IDF,而胆固醇清除能力却显著小于其对应的IDF;采用酶解法和发酵法制备的SDF在持油力、葡萄糖吸附能力、NO2-清除能力和抗氧化能力方面显著优于枣粉,化学法制备的SDF除持油力和葡萄糖吸附能力优于枣粉外,其他测定项与枣粉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方法制备的IDF比枣粉具有更加良好的理化特性.[结论]不同处理工艺对残次裂枣SDF和IDF的理化特性、功能特性和抗氧化能力均产生较大影响,酶解法是生产高品质膳食纤维的最佳方法.

分类号: TS255.1

  • 相关文献

[1]残次裂枣膳食纤维的酶解法提取及其品质分析. 梁志宏,茹慧玲,王俊宇,吕英忠. 2019

[2]提取方式对枣膳食纤维理化及功能特性的影响. 梁志宏,尹蓉,张倩茹,吕英忠. 2019

[3]蒸汽爆破对膳食纤维改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田婧,聂晶,王树林,李春霖,邵圣枝,袁玉伟. 2022

[4]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及在饼干中的研究进展. 刘悦,张国治,张康逸. 2020

[5]两种超微粉碎方法对甘薯膳食纤维物化功能特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赵仕婷,木泰华,郭亚姿,张苗,孙红男. 2014

[6]甘薯膳食纤维物化及功能特性的研究. 郭亚姿,木泰华. 2010

[7]麦麸膳食纤维研究进展. 徐慧,陶海腾,徐同成,邱斌,刘玮,宗爱珍,尤艳丽. 2015

[8]不同加工方式对马铃薯原粉特性的影响. 张杰,杨希娟,党斌,张文刚,杨艳红,赵青元. 2019

[9]青麦仁分离蛋白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的研究. 温青玉,张康逸,屈凌波,李天义,金先东,宋江峰,王康君. 2020

[10]棉籽饼粉的理化特性与功能特性. 马梦婷,付嘉阳,周大云,杜双奎,张国权. 2019

[11]不同种类活性短肽的理化与功能特性比较. 马永轩,张名位,魏振承,张雁,张瑞芬,邓媛元,唐小俊,刘磊,遆慧慧,张惠娜,郭锦欣. 2016

[12]不同加工方式对青稞膳食纤维组成及功能性质的影响. 张倩芳,李敏,栗红瑜,孟晶岩. 2020

[13]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及其应用. 刘楠,孙永,李月欣,吴培凤. 2015

[14]米糠饼粕膳食纤维理化性质的研究. 马涛,张良晨. 2010

[15]不同工艺黑木耳不溶性膳食纤维的理化特性研究. 何杰民,李春阳,张拥军,陈萍,李佳. 2012

[16]动态高压微射流对山楂果渣膳食纤维理化和结构特性的影响. 王淑玉,何大柃,张建才,王 勇,刘素稳,常学东,王燕. 2024

[17]三种粉碎方式对桃渣膳食纤维粉理化和结构特性的影响. 李玥,蒋文鸿,王勇,王淑玉,周妍玮,刘素稳,常学东,程玉豆. 2024

[18]柑橘皮渣膳食纤维的特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何雅静,陈珊珊,孙志高. 2021

[19]响应面法优化限制性酶解花生浓缩蛋白制备工艺研究. 于丽娜,杜德红,彭娅萍,孙杰,毕洁,张初署,王明清. 2017

[20]金华火腿副产品蛋白酶解物的功能特性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陈黎洪,唐宏刚,肖朝耿,任发政.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