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南片育成小麦品种(系)的穗发芽抗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玉娥

作者: 张玉娥;王岩;胡卫国;杨剑;王西成;曹廷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冬小麦;穗发芽抗性;黄淮南片

期刊名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ISSN: 1000-7601

年卷期: 2024 年 42 卷 006 期

页码: 1-7,1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研究黄淮南片麦区新育成小麦品种的抗穗发芽现状,将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小麦区试的593份小麦新品种(系)作为供试材料,采用种子发芽指数法和整穗发芽法进行穗发芽抗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供试材料的抗穗发芽能力存在差异,以感型和高感型为主,但抗性品种占比呈逐年增加趋势,由5.4%增长至19.4%。鉴定出中抗整穗发芽和籽粒发芽的小麦品种有‘徐麦0054’和‘淮麦4046’;抗整穗发芽品种5个,包括‘机麦212’、‘西农733’、‘西农633’、‘保丰1530’和‘济麦44’;‘西农528’、‘龙科1221’等39个品种为中抗整穗发芽;16个品种大田穗发芽率较低。研究结果可为黄淮南片小麦抗穗发芽育种提供种质资源和理论依据。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谈2008年黄淮南片麦区的小麦品种利用. 赵虹,王西成,曹廷杰,刘钊,胡卫国,陈渝. 2008

[2]2007~2008年度黄淮南片小麦区域试验品种(系)纹枯病抗性鉴定. 张会云,陈荣振,冯国华,刘东涛,王来花,王静. 2009

[3]黄淮南片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望俊森,张中州,袁谦,甄士聪,史峰,王丽娜,张朋伟,徐立平,张立超,赵永涛. 2021

[4]小麦穗发芽抗性相关基因Tamyb10-D1特异性分子标记开发. 王翠,朱展望,佟汉文,刘易科,张宇庆,邹娟,何伟杰,高春保,陈泠. 2020

[5]云南小麦品种(系)抗逆性相关基因的KASP标记检测. 王志伟,乔祥梅,王志龙,杨金华,程加省,程耿,于亚雄. 2020

[6]云南铁壳麦的穗发芽抗性鉴定与分析. 周国雁,陈丹,隆文杰,武晓阳,蔡青,伍少云. 2020

[7]四川省小麦品种(系)穗发芽抗性评价. 郑建敏,蒲宗君,李式昭. 2019

[8]四川小麦品种籽粒硬度和穗发芽抗性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鉴定. 郑建敏,伍玲,李俊,万洪深,杨漫宇,罗江陶,刘廷辉,杨开俊,蒲宗君. 2018

[9]四川盆地典型小麦品种穗发芽抗性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李朝苏,吴晓丽,李俊,汤永禄. 2017

[10]不同类型小麦在豫南地区的品质表现. 孙君艳,张凯,程泽强. 2005

[11]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赵刚,樊廷录,李尚中,王国宇,杨晨. 2008

[12]保护耕作制中土壤蓄水量有降水贮存效离的研究. D.L.Tanaka,R.L.Anderson,舒乔生. 1999

[13]应用多维全息协调方法优化冬小麦产量结构. 郭新宇,郁明谏. 2002

[14]青海高原不同生态区冬小麦兰天15号种植密度与适生性研究. 姚有华,谢德庆,叶景秀. 2015

[15]氮磷钾肥长期配合施用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姜东,戴廷波,荆奇,曹卫星,赵辉,周琴,范雪梅,陈荣振,冯国华,刘东涛,张爱君. 2004

[16]浅层咸水灌溉对冬小麦和土壤安全性的研究. 邵玉翠,李悦,盛福昆,严晔端,安玉钗,张余良. 2006

[17]国审冬小麦新品种京冬18的选育. 单福华,田立平,庞斌双,高新欢,任立平,侯淑敏,张凤廷. 2012

[18]行距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碳氮运转及籽粒氮素输入特征的影响. 冯伟,管涛,冯晓,朱云集,郭天财,康国章. 2011

[19]冬小麦叶片氮素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籽粒品质的关系. 王之杰,黄文江,马智宏,王北洪,赵春江,赵明. 2004

[20]施肥对丘陵旱地冬小麦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李裕元,郭永杰,邵明安.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