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双季超高产水稻抽穗期理想株型结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友订

作者: 陈友订;万邦惠;张旭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超高产水稻;形态特征;理想株型;双季稻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05 年 19 卷 01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华南稻区新育成的超高产杂交稻组合粤杂122、丰优428、泗优 998、培杂 67 和超高产常规稻品种广超 3 号、胜泰1号等6个材料抽穗期的主要形态性状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测验及对产量的通径分析,提出了华南双季稻超高产育种抽穗期理想形态指标分别为:早季株高90~105 cm;每蔸茎数11~12条;剑叶长35~40 cm;剑叶宽2.1~2.2 cm;倒2叶长、宽为46~50 cm和1.8~2.1 cm;倒3叶长、宽为59~64 cm和1.4~1.9 cm;剑叶开张角7 ~14 ;倒2叶、倒3叶开张角为18 和20 ~33 。晚季株高95~100 cm;每蔸茎数9~15条;剑叶长30~41 cm;剑叶宽1.8~2.0 cm;倒2叶长、宽为53~61 cm、1.3~1.8 cm;倒3叶长、宽为52~58 cm、1.2~1.5 cm;剑叶开张角9 ~19 ;倒2叶、倒3叶开张角为15 ~37 、16 ~49 。同时测定了参试材料的主要生理性状,并对华南双季稻超高产育种抽穗期的适宜生理指标进行了探讨。

分类号: S511.42

  • 相关文献

[1]超高产水稻理想株型的研究进展. 张利华,王美娥. 2001

[2]贵州不同穗型超高产杂交稻的根系特点. 王丽丽,钱晓刚,乔光. 2009

[3]氮、钾肥后移施用对超高产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严莲英,秦松,杨桂兰,范成五. 2016

[4]行株距配置对超高产早晚稻产量的影响. 林洪鑫,潘晓华,石庆华,彭春瑞,吴建富,雷享亮. 2011

[5]超高产水稻专用复合肥肥效试验. 沈兵,裴友良,贾可. 2011

[6]超高产水稻生育后期剑叶光合生理特性变化的研究. 田红刚,刘永巍,樊冬生,黄少锋,孙伟. 2008

[7]华南双季超高产水稻分蘖盛期生理性状研究. 陈友订,万邦惠,张旭. 2004

[8]水稻理想株型品种的生产潜力及其相关特性研究. 吕川根,谷福林,邹江石,陆曼丽. 1991

[9]旱稻株型育种研究. 曹少鲲,马铭泽. 2011

[10]浅谈玉米的理想株型. 孙军玲,王蕴玉,李志光. 2010

[11]水稻卷叶性状的遗传特性及其优异性表现. 石邦志,孙灿慧,陈文强,周乐良,伍祥,张上都,李甫荣. 2011

[12]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优良恢复系6958 R的选育. 张瑞茂,李敏,陈大伦. 2011

[13]水稻冠层的田间原位三维数字化及虚拟层切法研究. 石利娟,马韫韬,邓启云,李保国,郭焱. 2009

[14]广西超级稻研究现状及育种对策. . 2006

[15]水稻理想株型育种研究进展. 邓启云,刘国华,庄文,陈立云. 2006

[16]紫苏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构成相关性分析. 徐静,王仙萍,田世刚,杨森,商志伟,温贺,郭平,沈奇,赵继献. 2017

[17]大豆超高产育种研究概述. 赵海红,郭泰,王志新,郑伟,李灿东,张振宇,郭美玲,王庆胜,李增杰,张茂明. 2020

[18]基于功能结构模型的鲜切百合群体光截获模拟. 李超,顾生浩,张立祯. 2019

[19]长江下游地区二棱大麦理想株型育种的分析. 李承道,丁守仁,叶选廉,黄若平. 1991

[20]甘蓝型油菜分枝角度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及遗传效应. 汪文祥,胡琼,梅德圣,李云昌,周日金,王会,成洪涛,付丽,刘佳.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