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秸还田方式对酸性和碱性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及油菜生长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梅沛沛

作者: 梅沛沛;余常兵;吴言凤;李银水;胡喜巧;黄玲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秸秆还田;酸性土;碱性土;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

期刊名称: 土壤通报

ISSN: 0564-3945

年卷期: 2020 年 002 期

页码: 365-37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于2017~2018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网室,以油菜为供试作物,用土培盆栽的方法,设秸秆不还田(对照)、秸秆焚烧后灰烬与土壤混匀还田、秸秆粉碎与土壤混匀还田、秸秆粉碎覆盖还田4个处理,研究稻秸还田方式对酸、碱性土壤养分形态与含量、微生物数量和油菜生长的影响,以期选出适合酸、碱性土壤的稻秸还田方式.结果表明:(1)稻秸还田方式对油菜各生育时期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影响显著.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以秸秆粉碎与土壤混匀还田处理增加最多,该处理成熟期在酸性土壤上比对照、秸秆焚烧后灰烬与土壤混匀还田和秸秆粉碎覆盖还田处理各养分平均分别增加48%、10%和47%.(2)4种稻秸还田方式对土壤真菌、细菌、放线菌的数量变化均产生影响,但是秸秆粉碎与土壤混匀还田在酸性土壤上促进真菌数量的增加,该还田方式在碱性土壤上对增加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效果显著.(3)各生育时期油菜生物量以秸秆粉碎覆盖还田方式为最高,且酸性土壤高于碱性土壤.总之,秸秆粉碎与土壤混匀还田在酸性土壤上效果最好,更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油菜生物量;而在碱性土壤上则以秸秆覆盖还田方式最好.可见根据土壤酸碱度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的秸秆还田方式是必要的.

分类号: S565.4%S158

  • 相关文献

[1]有机物料腐熟剂在东北农作物秸秆还田上的应用. 张丽霞,王俊文,王立春,王琦. 2018

[2]滤泥对改良酸性土、促进甜菜生长的施用效果研究. 李任任,吕春华,於丽华,王宇光,耿贵. 2020

[3]梨树叶片黄化与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养分关系. 白鹏华,刘奇志,李红旭,刘艳斌,石旺鹏,王玮,刘志龙,周海鹰,赵明新. 2013

[4]留膜留茬免耕栽培对旱作玉米田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张建军,党翼,赵刚,王磊,樊廷录,李尚中,雷康宁. 2020

[5]槟榔不同株行距间作香草兰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的影响. 王华,王辉,赵青云,庄辉发,宋应辉,朱自慧. 2013

[6]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对半干旱区春玉米的影响. 张哲,孙占祥,张燕卿,郑家明,郝卫平,冯晨,司鹏飞. 2016

[7]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对半干旱区春玉米的影响*1. 张哲,孙占祥,张燕卿,郑家明,郝卫平,冯晨,司鹏飞. 2016

[8]三江源区土地利用方式对草地植物生物量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李亚娟,曹广民,龙瑞军,姚拓. 2016

[9]模拟氮沉降对藏北高寒草甸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梁艳,干珠扎布,曹旭娟,张伟娜,张勇,栗文瀚,高清竹,万运帆,李玉娥,旦久罗布,何世丞. 2016

[10]不同来源生物炭与化肥减量配施对土壤养分、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胡宇迪,汪玉瑛,刘玉学,吕豪豪,何莉莉,秦晶晶,陈军豪,甘毅,杨生茂. 2024

[11]不同树龄橡胶林土壤养分变化特征及对细根的影响. 林希昊,王真辉,陈秋波,罗萍,陈雄庭. 2009

[12]模拟氮沉降对藏北高寒草甸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梁艳,干珠扎布,曹旭娟,张伟娜,张勇,栗文瀚,高清竹,万运帆,李玉娥,旦久罗布,何世丞. 2017

[13]污泥生物炭添加对黑麦草和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 李玮,汪军,徐汝民,杜世州,乔玉强,陈欢. 2024

[14]稻麦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技术对土壤的培肥效应. 王振忠,李庆康,吴敬民,钱永根,赵金元,顾建东. 2000

[15]秸秆预处理后集中还田对农作物及土壤的影响. 王志春. 2016

[16]不同耕作方式与有机物料配施后对土壤主要特性的影响. 匡恩俊,迟凤琴,张久明,宿庆瑞,高中超,朱宝国. 2019

[17]内蒙古黄土高原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特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高日平,赵思华,高宇,韩云飞,任永峰,赵沛义. 2019

[18]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下腐熟剂对下茬水稻产量及土壤的影响. 周德平,褚长彬,赵峥,范洁群,吴淑杭. 2018

[19]油菜秸秆还田养分释放率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何川,杨勤,蒲全波,陈岩,杨云,王鹏,金容,郑祖平,夏清清. 2020

[20]玉米套作及秸秆还田对草莓连作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王廷峰,赵密珍,关玲,庞夫花,于红梅,蔡伟建.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