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和秸秆对华北农田表层土壤矿质氮和pH值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星

作者: 张星;刘杏认;林国林;张晴雯;张庆忠;王琴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生物炭;秸秆还田;矿化;硝化;pH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气象

ISSN: 1000-6362

年卷期: 2016 年 37 卷 02 期

页码: 131-14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基于2014-2015年华北农田定位试验,设CK(单施氮磷钾肥)、C1(生物炭4.5t?hm~(-2)?a~(-1)+氮磷钾肥)、C2(生物炭9.0t?hm~(-2)?a~(-1)+氮磷钾肥)和SR(秸秆还田+氮磷钾肥)4个处理,对施用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对表层土壤矿质氮(NO_3~--N、NH_4~+-N)含量以及土壤p H值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土壤矿质氮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施用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均可显著提高土壤NO_3~--N含量(P<0.05),但对土壤NH_4~+-N含量影响不大。与秸秆还田相比,高量施用生物炭有利于增加土壤NO_3~--N含量。各处理土壤中矿质氮主要以NO_3~--N为主,NH_4~+-N含量均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将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内各处理土壤NO_3~--N、NH_4~+-N含量与夏玉米的相比,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在整个冬小麦-玉米轮作周期内,高量施用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p H值,且各处理土壤NO_3~--N与土壤p H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NH_4~+-N含量与土壤p H值相关性不显著;而各处理土壤NO_3~--N、NH_4~+-N含量与土壤含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可见,添加生物炭对减少氮素的转化和流失具有较大潜力。

分类号: S158

  • 相关文献

[1]增氧水输入对壤土土壤氮的影响. 王红燕,付彦博,王治国,扁青永,冯耀祖,饶晓娟. 2022

[2]增氧水输入对沙土土壤氮素硝化与矿化的影响. 赵玉鹏,冯耀祖,王治国,付彦博,陈波浪,扁青永,饶晓娟. 2025

[3]生物炭对酸化茶园土壤性状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王义祥,黄家庆,叶菁,李艳春,林怡,刘岑薇. 2020

[4]生物炭基质可显著地促进香蕉幼苗生长. 魏岚,黄连喜,李翔,王泽煌,陈伟盛,黄庆,黄玉芬,刘忠珍. 2022

[5]施用南荻生物炭对不同类型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胡旺,赵杭,周旋,王艺哲,张含丰,张玉平. 2022

[6]土壤重金属钝化修复剂生物炭对镉的吸附特性研究. 郭文娟,梁学峰,林大松,徐应明,王林,孙约兵,秦旭. 2013

[7]生物炭及海藻肥对烟草生长、土壤性状及青枯病发生的影响. 张广雨,褚德朋,刘元德,牛纪军,陈芊如,Naila Ilyas,韦建玉,李义强. 2019

[8]秸秆还田对苏打盐碱土pH、电导率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顾鑫. 2024

[9]生物炭对农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影响的PCR-DGGE分析. 何莉莉,杨慧敏,钟哲科,公丕涛,刘玉学,吕豪豪,杨生茂. 2014

[10]秸秆发酵还田提升土壤腐殖质含量与品质. 范如芹,周运来,李赟,卢信,刘丽珠,张振华. 2019

[11]施用生物炭6年后对稻田土壤酶活性及肥力的影响. 许云翔,何莉莉,刘玉学,吕豪豪,汪玉瑛,陈金媛,杨生茂. 2019

[12]生物炭复配天然矿物对稻田土壤还原性物质的影响. 傅玺豪,朱建强,范先鹏,张志毅,何绍华,倪承凡,吴茂前. 2023

[13]施用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对华北农田CO_2、N_2O排放的影响. 刘杏认,张星,张晴雯,李贵春,张庆忠. 2017

[14]不同水肥措施下华北露地菜地氮淋溶特征. 杨荣全,谢立勇,郑益旻,李明,魏娜,李迎春,巨晓棠,郭李萍. 2021

[15]秸秆生物炭还田应用及环境风险综述. 刘笑生,陆海鹰,崔红标,胡友彪. 2018

[16]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周运来,张振华,范如芹,钱晓晴,罗佳,卢信,刘宇锋,刘丽珠. 2016

[17]秸秆还田及添加生物炭对黑土玉米生长季N2O排放的影响. 张楠,潘仕球,乔云发,朱保国,苗淑杰. 2022

[18]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对华北农田玉米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张星,刘杏认,张晴雯,张庆忠,任建强. 2015

[19]化肥减施下有机物料对砂姜黑土有机碳组分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吴萍萍,王静,李录久,汪霄. 2022

[20]施用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增温潜势的影响. 高尚洁,刘杏认,李迎春,柳晓婉.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