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加工方式对雪花梨汤品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壮

作者: 杨壮;赵江丽;滑竺青;易岸威;王永霞;关军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梨汤;热加工;理化性质;风味;挥发性物质

期刊名称: 保鲜与加工

ISSN: 1009-6221

年卷期: 2024 年 007 期

页码: 28-34

摘要: 比较两种热加工方式制备的雪花梨汤营养品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差异。以雪花梨为材料,采用炖制和烤制两种方式制备雪花梨汤,分析其感官品质、理化特性、抗氧化能力和挥发性物质成分。结果表明,烤制梨汤得率为67.24%,感官评分、固酸比和羟自由基清除率较高,褐变度和浊度较小;炖制梨汤得率为74.41%,色泽鲜亮,L*值和a*值较高;两种梨汤的可溶性糖组分、总酚、总黄酮含量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无显著性差异。电子鼻检测结果显示,两种梨汤的气味能完全分离;电子舌检测结果显示,酸味、苦味、涩味、咸味和甜味对滋味的区分起主要作用;两种梨汤中共检测到挥发性成分52种,包括酯类8种、醛类11种、醇类9种、烷烃类19种、酮类2种、其他类物质2种及α-法尼烯,其中烤制梨汤挥发性物质种类较多(43种),总含量较高(38.00μg/m L)。两种热加工方式制备梨汤的感官品质、理化特性、功能性及活性成分均有一定差异,且风味特征和挥发性成分明显不同。

分类号: TS255.4

  • 相关文献

[1]不同热加工方式对罗非鱼片食用品质的影响. 李锐,孙祖莉,李来好,杨贤庆,魏涯,岑剑伟,相悦,赵永强. 2020

[2]热加工结合添加抗坏血酸对酸味西瓜制汁品质的影响. 吕真真,路绪强,刘慧,张春岭,陈大磊,杨文博,张强,焦中高. 2021

[3]苏香粳大米的风味特征和品质分析. 马佳佳,乔中英,黄桂丽,孙灵湘,隋思瑶,王毓宁. 2022

[4]大米及其衍生食品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梁奕,庄海宁,冯涛,姚凌云. 2021

[5]烹饪方式对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脂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王善宇,赵玲,孙慧慧,刘淇,曹荣,薛勇. 2023

[6]甜玉米馒头的营养特性及风味物质的研究. 王慧洁,白岩,张国治,张康逸. 2021

[7]水果发酵酒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进展. 尹子迎,关军锋,赵江丽,刘金龙,赵国群. 2023

[8]湿热处理对杂豆馒头淀粉消化特性及风味品质的影响. 李少辉,张柳,张爱霞,赵巍,李朋亮,刘敬科. 2024

[9]不同加工方式对大球盖菇水提液挥发性风味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卢琪,薛淑静,杨德,王少华,李露. 2021

[10]热加工过程对转基因水稻检测的影响. 黄赛楠,汪小福,徐俊锋,陈笑芸,缪青梅,李玥莹. 2013

[11]不同热处理条件对脆肉鲩品质的影响. 姜鹏飞,陈瑶,郑杰,傅宝尚,苏晨,温成荣. 2021

[12]不同加工方式对羊肚菌水提液鲜味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卢琪,薛淑静,杨德,王少华,李露. 2022

[13]5类久安古树红茶的挥发性成分测定. 杨春,周雪,郭燕,胡伊然,周顺珍,郑文佳. 2016

[14]一株酵母菌的鉴定及其挥发性物质防病测定. 黄蓉,黄盼,黄瑞荣,李国庆. 2015

[15]不同架式栽培的玫瑰香葡萄成熟期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赵新节,孙玉霞,刘波,王晓,束怀瑞. 2005

[16]微波干燥对野生荠菜品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张丽,薛妍君,邓金花,刘臣,俞莉,汝骅,董明辉,郁志芳. 2015

[17]两种货架温度下葡萄品质分析. 颜廷才,邵丹,张鹏,周斌,李江阔. 2016

[18]GC-MS结合电子鼻分析1-MCP处理对线椒低温贮藏期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潘冰燕,鲁晓翔,张鹏,李江阔,陈绍慧. 2016

[19]疏果方式对“赤霞珠”葡萄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刘品何,刘胜,秦伟帅,张家荣,赵新节. 2014

[20]麦麸及其挥发性物质对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引诱作用. 李哲,刘廷辉,陶晡,马卓,何运转.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