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作物间作燕麦对土壤固氮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亚东

作者: 杨亚东;冯晓敏;胡跃高;任长忠;曾昭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豆禾间作;nif H基因;荧光定量PCR;高通量测序;群落组成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17 年 28 卷 03 期

页码: 957-96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的研究方法,比较了3种种植模式(燕麦单作,O;大豆/燕麦,OSO;绿豆/燕麦,OMO)对燕麦土壤固氮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大豆和绿豆间作显著改变了燕麦土壤的理化性质.燕麦土壤固氮微生物nif H基因拷贝数为每克干土1.75×10~(10)~7.37×10~(10),拔节期和成熟期OSO和OMO中nif H基因拷贝数分别是O中的2.18、2.64和1.92、2.57倍,且各处理成熟期nif H基因拷贝数显著低于拔节期.样品稀释性曲线和覆盖度结果表明,各样品nif H基因测序结果可靠.与绿豆间作显著提高了燕麦土壤nif H基因的多样性.各样品固氮微生物属水平上优势类群均为Azohydromonas、固氮菌属、慢生根瘤菌属、Skermanella和在属水平上无法归类的固氮微生物,但各优势类群相对丰度存在差异.样品OTU的venn分布和主成分分析显示,拔节期和成熟期nif H基因群落结构存在差异,两个生育时期OSO和OMO具有更相似的nif H基因群落结构.表明与大豆和绿豆间作可显著提高燕麦土壤固氮微生物的数量,并影响固氮微生物的群落组成.

分类号: S154.3`S344.2

  • 相关文献

[1]转cry1 Ac/cpti基因水稻对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组成和丰度的影响. 宋亚娜,苏军,林艳,王锋. 2012

[2]山东省盐渍化地区芦苇根际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研究. 宋延静,马兰,李俊林,单燕,王洁,赵玲玲,王向誉. 2021

[3]黄河三角洲芦苇根际氨氧化微生物的空间分布. 宋延静,马兰,李萌,付娆,聂文靖,李俊林,王向誉,郭洪恩. 2020

[4]黄河三角洲芦苇根际固氮微生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宋延静,马兰,李萌,付娆,梁晓艳,张海洋,王向誉,郭洪恩. 2020

[5]玉米-大豆轮作体系对黑土土壤固氮菌群落结构及其质量的影响. 冯雪婉,李翠兰,彭畅,张晋京,林园,刘杭. 2022

[6]稻田土壤厌氧氨氧化菌群落结构对长期不同施肥的响应. 聂三安,王祎,王飞,杨静,周碧青,邢世和. 2018

[7]氮肥水平对稻田细菌群落及N_2O排放的影响. 宋亚娜,林艳,陈子强. 2017

[8]miR-200b-3p和miR-200b-5p在马立克氏病抗性与易感SPF鸡法氏囊组织的差异表达分析. 王瑞琪,廉传江,易诚,韩凌霞,杨春文,陈洪岩. 2017

[9]绿肥配施减量化肥对土壤固氮菌群落的影响. 方宇,王飞,贾宪波,林陈强,张慧,陈龙军,陈济琛. 2018

[10]氮肥水平对稻田细菌群落及N2O排放的影响. 宋亚娜,林艳,陈子强. 2017

[11]甘蔗内生固氮菌Klebsiella variicola DX120E nifH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英文). 牛俊奇,魏春燕,邢永秀,杨丽涛. 2014

[12]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x)基因文库的构建和nifH基因同源顺序的克隆. 海伟力,郑洪刚,尤崇杓,王斌. 1992

[13]施肥对玉米田植物线虫群落组成及垂直分布的影响. 刘伟,许艳丽,潘凤娟. 2011

[14]贵州省稻田主要杂草的发生及化学防除. 何占祥,李照荣,秦立新,黄学昌,李大庆. 1993

[15]中国北方桃李间作对步甲群落组成和营养级结构的影响. 刘小侠,赵章武,张青文. 2011

[16]高浓度氮磷对自然生物膜群落功能和结构的影响. 王金花,吴永红,冯彦房,陆海鹰,周徽,杨林章. 2013

[17]青藏高原北部多年冻土退化过程中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征. 郭正刚,牛富俊,湛虎,吴青柏. 2007

[18]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不同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能力评价. 李东明,郭正刚,安黎哲. 2008

[19]祁连山高山草地蝗虫群落组成、发生时间动态及生物学特性. 孙涛,龙瑞军,刘志云. 2010

[20]土壤线虫群落对梨园不同害虫防治策略的响应. 张航,栾小兵,刘奇志.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