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品种对褐飞虱趋向二化螟危害株习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蔡玉彪

作者: 蔡玉彪;张坤杰;王雅宣;赖凤香;何佳春;万品俊;傅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品种;褐飞虱;二化螟;寄主选择性;挥发物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24 年 57 卷 020 期

页码: 3998-400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具有趋向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危害水稻的习性,但此现象是否受到褐飞虱虫态以及水稻品种的影响尚不清楚。论文旨在探究水稻品种和褐飞虱虫态对褐飞虱趋向二化螟危害水稻习性的影响,以及植物挥发物如何介导这一行为,从而为制定绿色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室内选择试验,观察3种虫态(3—4龄若虫、初羽化雌虫和怀卵雌虫)褐飞虱对二化螟危害及未被危害的中浙优8号等9个水稻品种植株的趋向性;在此基础上,针对具有明显趋向性差异的代表性品种,运用RT-qPCR技术检测中浙优8号、9311和明恢63共3个水稻品种在害虫危害后挥发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在9个水稻品种下,不同虫态褐飞虱均倾向选择二化螟危害的水稻植株,但这种选择性在水稻品种间有所差异,如褐飞虱初羽化雌虫对明恢63的选择率显著高于甬优538。基因表达分析显示,二化螟的取食显著提高了与植物挥发物合成相关的基因OsCAS、OsLIS、OsHPL3和OsRCI-1的表达量。然而,不同虫态的褐飞虱与二化螟共同取食时,这些基因的表达水平与二化螟单独危害时相比,会出现升高或抑制的情况,具体的影响因虫态而异。【结论】褐飞虱趋向二化螟危害株的习性在所测定的9个水稻品种中普遍存在,但不同虫态在不同水稻品种下的趋向程度有明显差异,不同虫态间主要表现在褐飞虱初羽化雌虫对水稻品种甬优538、中浙优8号与明恢63的选择上;二化螟单独取食或与褐飞虱共同取食均可提高OsCAS、OsLIS、OsHPL3和OsRCI-1的表达水平,表明害虫危害水稻可以调控水稻挥发物的合成,进而影响褐飞虱的寄主选择行为。

分类号: S435.112.3

  • 相关文献

[1]灰飞虱对抗性粳稻品种稻株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及机制. 刘芳,宋英,包善微,卢海燕,石细敏,祝树德. 2009

[2]抗二化螟的水稻品种筛选. 秦文婧,黄水金,黄建华,陈洪凡,陈琼,秦厚国. 2015

[3]不同水稻品种(系)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抗性比较. 朱雪晶,梁玉勇,王梁全,杨长举,华红霞,姚英娟. 2010

[4]辽河流域栽培稻对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的抗性. 韩永强,侯茂林,廖晓兰. 2008

[5]不同水稻品种对二化螟的抗性及其与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的关系. 徐红星,吕仲贤,陈建明,郑许松,俞晓平. 2006

[6]辽河流域栽培稻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的抗性. 韩永强,侯茂林,廖晓兰. 2008

[7]中国杂交稻的“超感虫性”研究概况. 寒川一成,刘光杰,沈君辉. 2003

[8]褐飞虱对二化螟为害诱导水稻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汪晓龙,苏双丽,胡晓云,尹新明,李云河. 2023

[9]稻飞虱种群从Bt稻田向非Bt稻田转移扩散的生态学机制. 李云河,彭于发. 2015

[10]水稻品种对褐飞虱持续抗性的筛选技术. 陶林勇. 1995

[11]褐飞虱胁迫对不同抗性水稻品种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含量的影响. 苏婷,徐红星,韩海亮,杨亚军,王桂跃,郑许松,吕仲贤. 2014

[12]环境因子变化对褐飞虱非特异性酯酶活性的影响. 郭燕,巨青松,姚洪渭,蒋明星,叶恭银,程家安. 2013

[13]水稻品种(组合)对褐飞虱抗性的田间表现. 盛仙俏,张发成,徐红星,郑许松,陈桂华,吕仲贤. 2010

[14]水稻品种(组合)抗褐飞虱鉴定技术规程. 邱良妙,陈爱华,刘其全,施龙清,占志雄. 2020

[15]若干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监测. 陶林勇,巫国瑞,俞晓平. 1992

[16]共生菌Arsenophonus、水稻品种和温度对褐飞虱黄绿绿僵菌发病率的影响. 朱欢欢,陈洋,万品俊,王渭霞,赖凤香,傅强. 2017

[17]水稻与褐飞虱互作过程中虫体内类酵母共生菌的个体大小及数量变化. 陈法军,张珏锋,陈建明,郑许松,陈列忠,俞晓平. 2006

[18]西南和长江流域水稻生产品种对稻飞虱的抗性. 王健,赖凤香,钟雪莲,傅强,彭云良. 2016

[19]江西省水稻品种对褐飞虱抗性评价. 刘琤琤,熊志强,李湘民,魏洪义. 2020

[20]温度对水稻抗褐飞虱特性的影响. 王保菊,徐红星,郑许松,傅强,吕仲贤.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