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新型人工合成缺体-四体小麦材料的细胞学观察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龙秀

作者: 李龙秀;张连全;王纯洁;廖攀;杨武云;刘登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合成缺体-四体;代换系;染色体配对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09 年 22 卷 04 期

页码: 888-89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LangdonD-染色体组代换系与节节麦杂交,形成未减数配子进行染色体自然加倍,得到了3个新的缺体-四体材料Syn-SAUN2BT2D、Syn-SAUN4BT4D和Syn-SAUN7AT7D。这些缺体-四体材料与中国春对应的缺体-四体不同,是一种新型的遗传工具材料。主要表现在:①对某一四体中的4条D染色体,2条来自节节麦,2条来自中国春;②用人工合成小麦途径获得,除了涉及相应四体的1对D染色体来自中国春外,其它遗传背景全部来自四倍体小麦和节节麦。本研究对这3个新的缺体-四体材料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行为进行观察表明:3个新的缺体-四体材料在细胞学上稳定,可作为新的工具材料,在小麦遗传学研究中有特殊的利用价值。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紧穗野生稻的褐飞虱抗性导入栽培稻的研究. 颜辉煌,熊振民,闵绍楷,胡慧英,张志涛,田淑兰,汤圣祥. 1997

[2]小麦ph1b、ph2a、ph2b基因系染色体配对作用研究. 叶兴国,樊路. 1992

[3]普通小麦与沙生冰草属间杂种的产生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李立会,董玉琛. 1990

[4](普通小麦×山羊草)F_1用普通小麦回交的初步研究. 樊路,韩敬花,潘淑婷,叶兴国. 1993

[5]小麦Ph基因的研究进展. 李化丹,刘晓强,曲云峰,张举梅,赵海滨,李集临,张延明. 2018

[6]中国春phlb突变体与多倍体Aegilops杂种F_1回交植株(BC_1F_1)的细胞学研究. 任贤,张曦燕,韩敬花,樊路. 2002

[7]小麦ph1b、ph2a、ph2b突变体与粘果山羊草杂种及其衍生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叶兴国,樊路,韩敬花. 1992

[8]普通小麦与沙生冰草、根茎冰草属间杂种的产生及其细胞遗传学研究. 李立会. 1991

[9]应用荧光原位杂交和染色体配对研究八倍体小冰麦中2的染色体组构成及染色体特征. 高智,韩方普,何孟元,马有志,辛志勇. 1999

[10]东方山羊草,属状山羊草中染色体配对控制机制的存在和作用. 叶兴国,徐惠君. 1997

[11]小麦染色体介导的基因转移. 管延安,黄承彦. 2003

[12]phlb基因诱导小麦ABD染色体组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研究. 樊路,吴风彩,韩敬花,叶兴国,曹文广,潘淑婷,邓景扬. 1992

[13]phl6基因诱导小麦ABD染色体组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研究. 樊路,吴风彩,韩敬花,叶兴国,曹文广,潘淑婷,邓景扬. 1992

[14]普通小麦品种中Ph基因突变体自然存在的可能性研究. 马瑞,郑殿升,樊路. 1999

[15]小麦和彭梯卡偃麦草杂种及其衍生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Ⅰ.彭梯卡偃麦草及其与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杂种F_1的染色体配对. 张学勇,董玉琛,栗站稳. 1993

[16]水稻第1染色体长臂千粒重和抽穗期QTL的分解. 黄得润,朱玉君,陈俊宇,陈玉宇,张宏伟. 2012

[17]一个抗小麦黄矮病新种质的选育和鉴定. 聂道泰,胡适全,朱立煌,胡含,贾双娥,庄家骏,钱幼亭,周广和. 1995

[18]一个抗小麦黄矮病新种质的选育和鉴定. 聂道泰,胡适全,朱立煌,胡含,贾双娥,庄家骏,钱幼亭,周广和. 1995

[19]小麦-中间偃麦草代换系CH188分子细胞学鉴定. 罗小军,乔麟轶,李欣,郭慧娟,阎晓涛,张树伟,常利芳,闫金龙,畅志坚,张晓军. 2020

[20]小麦-中间偃麦草代换系中233的分子细胞学鉴定. 杨永乾,李小军,宋杰,孙玉,茹振钢.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