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莎豆5-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酶基因CeEPSPS的克隆与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邹智

作者: 邹智;肖艳华;张丽;赵永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油莎豆;莎草科;油料作物;5-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酶;草甘膦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23 年 001 期

页码: 26-3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起源于非洲和地中海沿岸的油莎豆以适应性广、产油量高而成为我国的新型油料作物。为促进该物种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基于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对油莎豆及代表性单子叶植物的EPSPS基因进行系统鉴定。结果表明:与大多数植物类似,油莎豆仅含有1个EPSPS基因,其包含7个内含子,命名为CeEPSPS;RT-PCR分离到的CeEPSPS编码区序列为1584 bp,预测编码514个氨基酸,其N端的前70个残基为叶绿体信号肽,77~508位残基为高度保守的EPSP合酶结构域(PF00275);与EPSP合酶结构域相比,信号肽在不同植物中变异较大;CeEPSPS成熟蛋白的理论分子量为47.32 kDa,等电点为5.49,总平均疏水指数为0.069,脂肪族指数为93.76,不稳定系数为31.73,与其他物种相近,均属于稳定的疏水型酸性蛋白;进化分析支持油莎豆划归为禾本目莎草科。序列比对和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56份油莎豆种质不存在已报道的草甘膦抗性变异。qRT-PCR分析结果显示,CeEPSPS主要在成熟叶片和块茎中表达,其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芽、幼嫩叶片、衰老叶片和芽茎。此外,本研究还构建了CeEPSPS的植物过表达载体,这为下一步的草甘膦抗性育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分类号: S565.9

  • 相关文献

[1]油莎豆的引种试种初报. 梁文章,孙祖东. 2011

[2]油莎豆栽培技术及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 陈志坚,胡璇,刘攀道,白昌军,刘国道. 2017

[3]基于单分子实时测序的油莎豆全长转录组分析. 邹智,赵永国,张丽,孔华,郭运玲,郭安平. 2021

[4]莎草科4种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的研究. 周芝琴,李廷山,胡小文. 2013

[5]海南莎草科一新记录属——针蔺属. 杨虎彪,王清隆,李晓霞,刘国道. 2011

[6]福建莎草科一个新记录种——长颈薹草. 李春燕,陈恩,陈志彤,应朝阳. 2018

[7]香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陈志坚,胡璇,刘国道. 2017

[8]海南莎草科植物资源新探. 杨虎彪,王清隆,白昌军,刘国道. 2013

[9]海南莎草科植物的分布特征. 杨虎彪,刘国道. 2017

[10]9种莎草科植物种子萌发期抗旱性评价. 李欣勇,张靖雪,王文强,盛伟,虞道耿. 2022

[11]高油高产大豆良种-辽豆13号. 王德生. 2012

[12]贵州省小宗油料作物种质资源考察及评价. 李正强,冉启湖,任庭波,郭贵敏. 1996

[13]高油高产大豆良种一辽豆13号. 王德生. 2012

[14]贵州夏秋反季节蔬菜种植模式研究 Ⅰ.粮油菜种植模式. 王天文,李桂莲,文林宏,郑美荣,刘春萍,董恩省,谢文秀,曾令明. 2004

[15]甘肃省向日葵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贾秀苹,陈炳东,卯旭辉,葛玉彬. 2011

[16]湖南旱粮、油料作物的研发现状及发展对策. 杨少校. 2002

[17]江西油料作物的生产现状、发展优势及对策. 漆映雪,戴兴临,汤洁. 2008

[18]油料作物EST资源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柯涛,毛晗,惠丰立,董彩华,柴国华,刘胜毅. 2010

[19]‘航花2号’的Δ~(12)脂肪酸脱氢酶(FAD2)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温世杰,李杏瑜,洪彦彬,李少雄,周桂元,陈小平,梁炫强. 2017

[20]‘航花2号’的Δ~(12)脂肪酸脱氢酶(FAD2)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温世杰,李杏瑜,洪彦彬,李少雄,周桂元,陈小平,梁炫强.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