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春小麦品种种子耐老化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于洋
作者: 于洋;朱长安;李召锋;周广立;崔凤娟;朱连春;王皓辰;刘仕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春小麦;人工老化;耐老化系数;耐老化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6 期
页码: 705-71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筛选出耐老化春小麦品种,采用高温高湿(41℃,95%RH)人工老化法对33份新疆春小麦品种进行种子老化处理,分析了老化对春小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的影响,以耐老化系数为基础,运用加权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法对参试品种的种子耐老化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及分类。结果表明,品种间种子耐老化能力差异显著。与对照相比,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下降41.16和30.96个百分点,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降低50.29%和64.77%,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通过加权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将33份材料划分为4种耐老化类型,其中新春6号、新春30号、新春40号、新春41号、新春43号、新春47号等6份品种种子耐老化能力突出,可以作为小麦耐老化育种的亲本。
分类号: S512.12
- 相关文献
[1]不同成熟度和老化时间对春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 冯魁,李琼,贾永红,王美,田新年,张金汕,梁玉超,迪里夏提·尔肯,刘俊,石书兵. 2017
[2]人工老化对春小麦种子萌发及根尖超微结构的影响. 刘旭欢,贾永红,阿里别里根·哈孜太,卓方方,石书兵. 2015
[3]不同老化时间和收获期对春小麦种子活力的影响. 刘旭欢,加得拉·努尔兰,童婷,张峥嵘,贾永红,阿里别里根·哈孜太,卓方方,石书兵. 2014
[4]纳米改性高密度聚乙烯耐老化性能的研究进展. 董显权,刘结平,王鲁民,黄洪亮,石建高,王磊,闵明华,陈晓蕾. 2014
[5]花生耐老化种质的鉴定与评价. 沈一,刘永惠,陈志德. 2013
[6]60份玉米自交系种子的耐老化鉴定. 李穆,毕洪波,卢实,高婷婷,黄威,郑淑波,周德龙,王敏,李晨燕,路明. 2021
[7]不同红麻种子耐老化性差异及热稳定蛋白的研究. 王凤敏,粟建光,龚友才,戴志刚,陈基权,郑海燕,李燕. 2010
[8]人工老化处理对结球甘蓝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孙春青,杨伟,戴忠良,潘跃平. 2012
[9]人工老化对2种芝麻种子生理特性的影响. 赵雪梅,李楠,乔燕祥,周小梅. 2011
[10]小麦种子在不同条件下长期保存后的抗老化能力. 石思信,张志娥,肖建平. 1993
[11]人工老化处理对垂穗披碱草种子活力指标的影响. 周晶,王彦荣. 2011
[12]内生真菌对野大麦种子人工老化处理下的生理影响. 赵晓静,李秀璋,王萍,李春杰. 2015
[13]人工老化对不同品种小麦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杜锦,曹高燚,杨勇,苏庆祥,向春阳. 2016
[14]杂交小麦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克隆及其在种子老化中的潜在功能分析. 岳洁茹,白建芳,张风廷,郭丽萍,苑少华,李艳梅,张胜全,赵昌平,张立平. 2021
[15]药剂处理提高杂交水稻种子耐贮藏性研究. 张光恒,罗玉坤,朱智伟. 1999
[16]人工加速老化对稻谷碾米品质、蒸煮品质和储藏品质的影响. 苗雪雪,刘泽民,陶曙华,余亚莹,黄伟东,周昆,阳标仁. 2021
[17]人工老化对小麦种子活力及超弱发光的影响. 田茜,李群,段乃彬,颜廷进,戴双,王栋,张文兰. 2017
[18]人工老化过程中玉米种子活力生理指标的变化. 吕巨智,贺囡囡,石达金,唐国荣,李发桥,谢小东,邹成林,程伟东,张述宽. 2023
[19]水稻种子人工老化与自然老化的分析比较. 魏毅东,连玲,朱永生,谢华安,王宗华,张建福. 2013
[20]玉米种子人工老化过程中超弱发光与生理代谢的关系. 田茜,段乃彬,李群,颜廷进,戴双,贾文斌,张文兰.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Cite Space对马铃薯面制品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作者:于洋;宁成博;龚凡;张忆洁;宋芳芳;徐艳文
关键词:马铃薯面制品;CiteSpace;可视化
-
不同遗传背景亲本及其杂交种对田间出苗率的影响
作者:孔德真;聂迎彬;崔凤娟;桑伟;刘鹏鹏;田笑明
关键词:杂交小麦;田间出苗率;细胞质背景;杂种优势
-
植物染色体重排在作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薛皦;朱庆锋;陈沛;冯彦钊;于洋
关键词:染色体重排;作物;育种;基因编辑;遗传多样性;遗传改良
-
紫穗槐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2)基因的克隆及抗旱性功能验证
作者:张艺腾;管清杰;于洋;郝玉波;姜宇博;宫秀杰;吕国依;钱春荣
关键词:紫穗槐;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干旱;转基因;烟草
-
东北冷凉气候区玉米秸秆还田现状及展望
作者:刘春光;胡水清清;马襄鸿;于洋;程正海;岳玉兰
关键词:春玉米;秸秆全量还田;耕作模式
-
我国大豆种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作者:王文月;姚志鹏;于洋;葛毅强
关键词:大豆;粮饲安全;产业现状;种业科技创新;问题短板;对策建议
-
优质食用大麦青稞新品种-龙稞2号
作者:孙丹;刁艳玲;尚佳薇;刘广阳;王秀君;王月超;刁鹤楠;于洋;王翔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