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调控对杂交小麦源库系统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胜全

作者: 张胜全;王拯;杨卫兵;任立平;叶志杰;高新欢;高建刚;娄鸿耀;杜冰;陈兆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杂交小麦;群体调控;源库系统;库容量;平衡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22 年 0S1 期

页码: 74-8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杂交小麦群体调控对源库系统的影响,以二系杂交小麦品种京麦6号为研究对象,从群体结构、物质积累、产量构成等方面分析杂交小麦群体源库特征。结果表明,在源系统方面,增加密度可提高群体物质积累,但花后物质积累与密度增加未表现出同步增长关系,中高密度处理花后物质积累量无显著差异,花后物质积累比例、花后物质生产力随密度增加基本呈降低趋势,花前贮藏物质转移率和贡献率基本表现为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在库系统方面,杂交小麦库容建成受密度影响不显著,库容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中低密度条件下穗叶比值、粒叶比值等较高,杂交小麦具备群体库容大而稳、库源比例高的特性;随播种密度的增加,杂交小麦产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在225×10~4~375×10~4/hm~2播种条件下较高。构建合理源库系统,应用库源比例高、源功能强而持续、分蘖成穗能力高、贮藏物质再分配利用效率高的品种,采取控制种植密度、适度减少投入的栽培策略,有利于实现杂交小麦花后“增源、强源”目标,构建源库系统平衡群体,对杂交小麦产量进一步提升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优质稻高产群体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张玉烛,曾翔,张岳平,谢洪科,屠乃美. 2008

[2]全膜覆土穴播对冬小麦冬前土壤水分及生长的影响. 张旭,吕丽华,董志强,张乐雨,贾秀领,张西平. 2019

[3]我国机插水稻群体研究进展. 陆江林,张文毅,吴崇友. 2013

[4]控释氮肥一次施用对小麦群体调控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谭德水,江丽华,房灵涛,曹景同,李子双,刘兆辉. 2016

[5]不同库容量常规籼稻品种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基本特征. 董桂春,李进前,于小凤,周娟,田昊,张燕,张传胜,张岳芳,王余龙. 2009

[6]减氮条件下高产水稻品种的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特征. 胡香玉,钟旭华,彭碧琳,黄农荣,潘俊峰,梁开明,刘彦卓,傅友强. 2019

[7]不同库容量粳稻调控因素初步分析. 蒋其根,顾玉龙,吴雄兴,王新其,胡大明,徐锦瑾. 2011

[8]利用体内诱导抗原技术检测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体内表达基因. 刘慧芳,刘思国,王春来,司微,王聃,杜艳芬,赫明雷,常月红. 2008

[9]轮耕对双季稻田耕层土壤养分库容及Cd含量的影响. 肖小平,张海林,黄桂林,唐海明,李超,刘胜利,汪柯. 2018

[10]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 吴茂力,池忠志,李旭毅,郑家国. 2012

[11]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英文). 吴茂力,池忠志,李旭毅,郑家国. 2012

[12]氮肥运筹与栽植方式对杂交籼稻籽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 李旭毅,李娜,蒋明金,杨志远,何艳,王春雨,王海月,马均. 2017

[13]提高抗体库容量和亲和力方法的新进展. 代鹏,周广青,马军武. 2012

[14]水稻超高产的决定因素. 杨惠杰,杨仁崔,杨惠杰,李义珍,郑景生,姜照伟. 2002

[15]大豆叶片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及表达序列标签初步分析. 董志敏,常汝镇,关荣霞,李英慧,刘章雄,邱丽娟. 2005

[16]兔肾上皮细胞cDNA表达文库的建立. 宋毅,陈柳,余斌,倪征,云涛,刘光清. 2010

[17]两系杂交稻培矮64S/E32的超高产特性与栽培研究 Ⅰ.超高产的决定因素. 彭桂峰,李义珍,杨高群. 2000

[18]不同库容量类型基因型水稻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转运特征. 潘俊峰,崔克辉,向镜,魏冬,王凯,黄见良,聂立孝. 2015

[19]闽东南耕地土壤硫素平衡及有效硫丰缺状况研究. 李娟,林琼,陈子聪,章明清,彭嘉桂. 2008

[20]15年定位试验土壤钾素状况及其产量效应. 张爱君,张明普,蒋仁成.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