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乳菇菌丝生长促生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冯慧

作者: 冯慧;王迪;崔宝凯;彭卫红;李玉;何晓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菌根促生菌;松乳菇;外生菌根菌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24 年 007 期

页码: 1531-153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从乳菇(Lactarius sp.)菌柄基部土壤分离并筛选出对松乳菇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的细菌(MHB),以提高松乳菇菌根苗人工合成效率。【方法】从乳菇菌柄基部土壤分离得到细菌,将纯化后的细菌液体培养离心后获得胞外代谢产物,以添加不同菌株和不同浓度胞外代谢产物的PDA培养基接种松乳菇菌丝块,并以未添加胞外代谢产物PDA平板接种松乳菇菌丝为对照,比较25℃培养30 d后松乳菇菌丝生长的直径大小和菌丝密度;另一方面,基于形态特征和16S rDNA序列鉴定对松乳菇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的细菌。【结果】共筛选出3株可促进松乳菇菌丝生长的芽胞杆菌属细菌,即菌株L1、L2和L3。当3株菌株的胞外代谢产物添加量为2.5%时,均能显著促进松乳菇菌丝生长,其菌落直径分别增加33.6%、55.6%和75.4%。当3株菌株胞外代谢产物以不同组合等比例混合后,在混合物添加量为5.0%时,L1-L3,L1-L2-L3两个组合显著促进松乳菇菌丝生长,松乳菇菌丝直径分别增加36.9%和42.5%。L3菌株的胞外代谢产物在添加量为2.5%、5.0%和7.5%时均能增加松乳菇菌丝密度,且添加量为7.5%时增加松乳菇菌丝密度效果最佳;L1-L3和L1-L2-L3两个组合也能增加松乳菇菌丝密度。通过对3株菌株形态特征鉴定和16S rDNA序列测定,L1菌株为高山芽孢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L2菌株为蜡样芽胞杆菌(B.cereus),L3菌株为环状芽孢杆菌(B.zanthoxyli)。【结论】筛选出3株可促进松乳菇菌丝生长的芽孢杆菌,其中B.zanthoxyli促进松乳菇菌丝生长效果最好。

分类号: S646.19

  • 相关文献

[1]剑川县野生菌资源及可持续发展潜力研究. 李树红,柴红梅,苏开美,钟明惠,赵永昌. 2010

[2]菌根多样性对红楮林细根生物量及红菇采收量的影响. 陈宇航,陈政明. 2007

[3]外生菌根菌回接柞树效应的研究. 高伟,郎庆龙,夏兴宏,孙娟,王福廷,王连珍. 2007

[4]山西吕梁山地区乳牛肝菌属Suillus物种多样性研究. 刘虹,李素玲,许晶,王华. 2018

[5]外生菌根真菌对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的影响. 朱教君,康宏樟,许美玲,吴祥云,王巍. 2007

[6]松乳菇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评价. 廖国会,龙家寰,秦立新,段婷婷. 2018

[7]松乳菇菌丝培养基的筛选. 孙慧娟. 2017

[8]松乳菇人工栽培研究进展及张家界栽培潜力分析. 林佳,唐利华,逯连静. 2016

[9]野生松乳菇菌丝的分离试验. 韦仕岩,吴圣进,陈丽新,王灿琴,黄思良,谢玲. 2004

[10]人工合成松乳菇菌根及杂菌侵染宿主的形态学观察和分子鉴定. 王迪,HALLIan Robert,何晓兰,熊卫萍,彭卫红. 2021

[11]松乳菇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与马尾松的互作效应. 向健伟,龙芳,张立秋,周家春,郑威,马琼.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