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茎尖培养批量成苗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奚元龄

作者: 奚元龄;魏振承;王月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茎尖;批量成苗;再生植株;SJ-1培养基;陆地棉;海岛棉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1987 年 04 期

页码: 1-6

摘要: 1985年,我们通过人工培养陆地棉茎尖取得再生植株。近二年,在改进培养基后,取得了两方面的进展:1、再生苗基部产生大量胚性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后,分化出大量再生植株;2、茎节腋间产生不定芽,形成多苗或丛芽。并取得一次再生完整植株或分茎叶和生根二阶段产生植株。发现基础培养基SJ-1附加2,4-D和2ip或KIN,葡萄糖或蔗糖,出现绿芽(头)频率较高于MS培养基。研究结果指出,陆地棉茎尖人工培养诱导批量成苗,要求营养和激素条件较宽,愈伤组织再生效率高,一个茎尖经2个月培养可产生5个苗。采用了海岛棉杂种茎尖培养,结果相似。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魔芋茎尖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吴金平,宋志红,杨朝柱,顾玉成,胡中立. 2008

[2]海岛棉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因素初探. 贺雅婷,曲延英,孔庆平,严勇亮,尚爽,郑良玉,陈全家. 2008

[3]农杆菌法转化茎尖获得转SNC1基因棉花及其T_1植株对棉花枯萎病的抗性. 雷江荣,王冬梅,邵林,危晓薇,黄乐平. 2010

[4]海岛棉CSSLs分子评价及纤维品质、产量性状QTL定位. 李超,李超,李志坤,谷淇深,杨君,柯会锋,吴立强,王国宁,张艳,吴金华,张桂寅,阎媛媛,马峙英,王省芬. 2018

[5]施磷对棉花磷素积累、分配、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张炎,姚银坤,胡伟,高媛,汤明尧. 2020

[6]陆地棉与海岛棉种间杂种优势利用配套技术研究. 靖深蓉,刘少林,邢朝柱. 1993

[7]棉种储存年限对出苗的影响. 邓福军,贾红梅,林海,周小风,陈铀,郭玲玲,魏伟. 2000

[8]陆海BC4F2和BC4F3代换系的评价及纤维产量与品质相关QTL的检测. 兰孟焦,杨泽茂,石玉真,葛瑞华,李爱国,张保才,李俊文,商海红,刘爱英,王涛,袁有禄. 2011

[9]陆地棉与海岛棉种间杂种优势研究. 张香桂,周宝良,陈松,张震林. 2003

[10]三个棉种茎尖培养再生植株培养基的研究. 贾景日,徐荣旗,刘金星. 1988

[11]陆海杂种高代回交自交系纤维细度性状相关性分析. 石玉真,李俊文,唐淑荣,刘爱英,于霁雯,褚平,袁有禄. 2009

[12]肾形线虫的筛选方法及其在陆地棉和海岛棉鉴定中的应用(英文). 郭香墨,J.N.金肯斯,J.C.麦克卡特. 2001

[13]陆海种间杂交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及其F1群体优势分析. 石玉真,刘爱英,李俊文,王淑芳,袁有禄. 2008

[14]陆地棉与海岛棉纤维细胞伸长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比较(简报). 董合忠,申贵芳. 1997

[15]海岛棉和陆地棉棉铃生长发育规律的比较. 日孜旺古力·阿不都热合曼. 2014

[16]利用基因芯片分析比较Giza75和SG747纤维发育差异表达基因. 宋吉坤,辛玥,李龙云,刘国元,裴文锋,马建江,曲延英,于霁雯,吴嫚. 2022

[17]海岛棉与陆地棉纤维C4H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曹佳强,吕淑萍,李波,杨洋,张经博,谢丽霞,胡文冉,范玲. 2015

[18]导入海岛棉染色体片段对新疆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 宿俊吉,马麒,陈红,李黎贝,邓福军,王彩香,林海. 2016

[19]南疆陆地棉与海岛棉光合-光响应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分析. 董合林,危常洲,陈康谓,杨仁碧,支金虎. 2006

[20]棉花陆海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纤维产量与品质表现的评价. 石玉真,兰孟焦,杨泽茂,张金凤,张保才,李俊文,王涛,龚举武,刘爱英,商海红,巩万奎,袁有禄.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