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郭望模
作者: 郭望模;段彬伍;朱智伟;王建方;谢桐洲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复合微生物菌肥;春玉米;单季晚稻;肥效
期刊名称: 中国稻米
ISSN: 1006-8082
年卷期: 2007 年 05 期
页码: 68-70
摘要: 用味精发酵设备对肺炎克氏杆菌(Klebsella Pneumoniae)(经鉴定为非致病菌)、解磷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herium phosphaticum)、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ginosus)复合微生物菌种进行封闭发酵,灭菌草炭吸附菌液的固体菌肥,在"春玉米-单季晚稻"种植方式上进行连续试验。结果显示,菌肥增加春玉米苗期干物质积累;在减少30%N素化肥的基础上,不论采用何种方式增施复合微生物菌肥(15 kg/hm2),均能比常规施用复合肥明显提高春玉米的产量。施用适量复合微生物菌肥对提高水稻秧苗素质有一定效果,可部分替代N素化肥,而水稻不至于显著减产。
分类号: S513`S511.33
- 相关文献
[1]复合微生物菌肥对番茄青枯病发生和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李得铭,徐云龙,邓涛,周游,杨腊英,黄俊生,汪军. 2024
[2]氮肥分配比例对免耕强化栽培单季晚稻的影响. 黄洪明,吴美娟,徐志福. 2008
[3]土壤供氮特性与水稻优化施肥运筹方式研究. 吴敬民. 1996
[4]单季晚稻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初报. 骆江英,李敏,吴春艳,唐旭,杨生茂,陈义. 2010
[5]永康市单季晚稻施肥“3414”试验初报. 陈远利,陈义. 2012
[6]不同生产方式下稻米的质量安全状况. 邝建湘,郭望模,段彬伍,朱智伟. 2010
[7]上海地区单季晚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生物气象因子探讨. 蒋耀培,李军,蒋杰贤,张皓,季香云. 2011
[8]单季晚稻区应用生态工程技术控制水稻主要害虫的实践. 郑许松,刘桂良,陈宇博,田俊策,吕仲贤. 2017
[9]紫云英和黑麦草与化肥配施对单季晚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徐建祥,叶静,王建红,俞巧钢. 2012
[10]紫云英还田配施化肥对单季晚稻养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王建红,曹凯,张贤. 2014
[11]单季晚稻的简化施肥技术和施肥量. 汪寅虎,张明芝,周德兴,顾永明,柯福源,顾伽华,赵忠琴. 1989
[12]等量蚕豆鲜秆还田配施不同比例化肥对单季晚稻的影响. 王建红,张贤,曹凯,华金渭. 2015
[13]紫云英翻压量对单季晚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王建红,曹凯,张贤. 2014
[14]杂交稻新组合天优华占作单季、连作晚稻种植适宜播种期的研究. 禹盛苗,陈润兴,吕周林,赵旭锋,许德海,朱旭东,金千瑜. 2009
[15]单季晚稻机插田化学除草技术. 赵敏,李荣,张国忠,吴传伟,洪美萍,徐福寿,陈建明. 2011
[16]特高黑麦草不同用种量及施肥处理的产量效果比较. 陈培燕,左相兵,尚以顺,赵熙贵,陈国南. 2006
[17]有机-无机肥配施在枇杷上的效应初报. 王飞,李清华,李昱. 2003
[18]叶面肥对“冬升”甘蓝的肥效试验. 秦文斌,王志建,涂安君,戴忠良,孙春青,潘永飞. 2011
[19]番茄施用硅肥的肥效初探. 王春辉,张彦萍,石晋文,张丽清,赵宏儒,马丽萍,任树强,赵晔春. 2005
[20]不同配方氮缓释型直播稻拌种肥使用效果研究. 庄春,邵文奇,纪力,孙春梅,钟萍,陈川.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我国稻米品质标准及检测技术创新概述
作者:卢林;孙成效;朱智伟;于永红
关键词:水稻;稻米品质;标准;检测技术
-
我国水稻三大优势产区稻米品质现状及区域差异
作者:张卫星;马晨怡;袁玉伟;张伟贵;胡贤巧;陈铭学;朱智伟
关键词:水稻;优势产区;稻米品质;优质率;区域差异;整精米率
-
有机氮素肥料对水稻植株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作者:杜白;谢桐洲;胡贤巧;张寿江;张卫星
关键词:水稻;产量;品质;干物质积累;有机氮素肥料
-
水稻稻曲病污染、毒素分析与防控技术研究
作者:林晓燕;马有宁;曹赵云;牟仁祥;朱智伟;陈铭学
关键词:稻曲病;真菌毒素;分离制备;鉴定与检测;防控技术
-
苯噻酰草胺水解产物的鉴定及其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倪妍霞;马有宁;屠王满措;朱智伟;陈铭学;牟仁祥
关键词:苯噻酰草胺;水解产物;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水稻
-
基于空间聚类与随机森林的稻米富集镉影响因素筛选研究
作者:郭新蕾;赵玉杰;刘潇威;周其文;王夏晖;李志涛;朱智伟;张铁亮;王祖光;张璠;孙扬
关键词:稻米;镉;空间聚类;随机森林;相关性分析
-
我国部分市售富硒大米中硒含量与膳食暴露评估
作者:何巧;曹赵云;张涵彤;倪妍霞;黄思琦;许萍;朱智伟;陈铭学;牟仁祥
关键词:富硒大米;硒;膳食暴露;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