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黄色和白色金针菇代谢物差异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询

作者: 刘询;何晓兰;贾定洪;彭卫红;王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金针菇;颜色;代谢组学;代谢物

期刊名称: 菌物学报

ISSN: 1672-6472

年卷期: 2024 年 008 期

页码: 73-8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是我国重要的食用真菌,主要包括黄色和白色两种品系。为了探究不同颜色金针菇子实体代谢物的差异,以相同条件下栽培的黄色和白色金针菇子实体为供试材料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差异代谢物在黄色金针菇中的积累量明显较高,黄色和白色子实体之间的差异代谢物显著富集到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及色氨酸生物合成途径、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黄色金针菇中苯丙氨酸含量降低同时酪氨酸含量增加,对应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1的表达水平下调,酪氨酸酶基因TYR表达上调;苯丙氨酸解氨酶和酪氨酸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白色金针菇。此外,益智或呈味相关氨基酸半胱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和组氨酸在黄色金针菇中含量更高。本研究整体呈现了两种金针菇的代谢物差异并为后续完整解析子实体颜色表型差异提供了线索和铺垫。

分类号: S646.15

  • 相关文献

[1]金针菇Fvpal1基因的RNAi降低PAL酶活及菌丝色素分泌. 陆欢,沈玲,刘建雨,尚晓冬,王瑞娟,谭琦,唐桂容. 2025

[2]基于代谢组学分析不同颜色花生红衣的组成差异. 贾聪,芦鑫,高锦鸿,孙强,朱笑鹏,王强,黄纪念. 2019

[3]基于代谢组学的‘云抗10号’晒青茶加工过程代谢物变化. 戴宇樵,吕才有,何鲁南,易超,刘学艳,黄雯,陈加敏. 2020

[4]基于代谢组学的湖南典型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代谢物差异研究. 刘振,成杨,赵洋,杨培迪,宁静,杨阳. 2022

[5]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分析睡莲花朵不同组织的代谢产物差异. 唐毓玮,李佳慧,毛立彦,龙凌云,黄秋伟,於艳萍,苏群,王妍虹. 2022

[6]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焙焦油莎豆粕精酿啤酒主发酵期代谢物变化研究. 张雷,张璐璐,孙洪蕊,刘香英,康立宁. 2022

[7]代谢组学应用于茶叶加工和品质分析的研究进展. 王伟伟,陈义,张建勇,乐婷,王蔚,薛金金,江和源. 2022

[8]梨果实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李文远,林梦桦,李亚辉,于全琦,梁颖,张志勇. 2024

[9]荷斯坦奶牛初乳与常乳代谢物差异分析. 周涛,付力立,罗正中,马莉,杜振隆,姚学萍,沈留红,余树民,严作廷,曹随忠. 2024

[10]茶树种质资源汝城白毛茶的代谢物差异研究. 赵熙,赵洋,杨培迪,宁静,杨阳,成杨,刘振. 2023

[11]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葡萄种子代谢物鉴定与比较分析. 生弘杰,卢素文,郑暄昂,贾海锋,房经贵. 2023

[12]导致蛋壳颜色改变的主要因素. 王丽萍,王敏. 2014

[13]甘蓝型黄籽油菜种皮色素分析研究. 罗体英,唐容. 2010

[14]三种提取物对双孢菇片烫漂颜色和品质的影响. 李静,王安建,刘丽娜,魏书信,田广瑞,杨慧,王赵改. 2014

[15]适宜热烫条件保持双孢蘑菇片品质和颜色. 李静,李顺峰,王安建,陈瑾,田广瑞. 2014

[16]木瓜和玉米须提取物对双孢菇片烫漂后颜色和品质的影响. 李静,王安建,刘丽娜,魏书信,李顺峰. 2013

[17]高压二氧化碳处理对双孢蘑菇贮藏品质的影响. 李静,李顺峰,田广瑞,王安建,聂波,袁青丽. 2016

[18]高氧气调包装肉类研究进展. 秦卫东,贺菊萍,王卫东,高兆建. 2015

[19]夏季遮阳网覆盖对塑料薄膜大棚小气候的影响. 汪波,刘建,李波,薛亚光,魏亚凤. 2015

[20]不同大豆品种的抗氧化性研究. 王跃强,孙国娟,崔洁,崔承弼,马凤鸣.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