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pH值对果糖-赖氨酸模型美拉德产物抑制香蕉酶促褐变相关性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郑杰琼

作者: 郑杰琼;李芬芳;袁德保;王必尊;金志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初始pH值;香蕉;多酚氧化酶;酶促褐变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12 年 33 卷 21 期

页码: 24-2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研究初始pH值对果糖-赖氨酸模型体系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抑制香蕉酶促褐变相关性质的影响。通过调节初始pH值(2~11),于110℃条件下反应1h得到MRPs,对产物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螯合Cu2+能力、抑制多酚氧化酶酶活能力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碱性条件促使美拉德反应加剧,酸性条件MRPs能更有效抑制香蕉多酚氧化酶酶活力及清除DPPH自由基;pH9时的MRPs具有最好的还原力,而pH2时的MRPs具有最差的还原力;pH2~4和pH11条件下的MRPs具有较好的螯合Cu2+能力。总之,pH值对MRPs抑制香蕉酶促褐变有极大影响,不同初始pH值条件下的MRPs抑制香蕉酶促褐变的相关性质呈现较大差别,同时可以推测出具有抑制香蕉多酚氧化酶酶活力的组分可能是美拉德反应的初期产物。

分类号: TS255.1

  • 相关文献

[1]丝瓜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酶学特性的研究. 康娟,庄尹宏,林碧英,温庆放,温文旭,朱海生. 2017

[2]马铃薯块茎酶促褐变及与相关生理指标的关系. 王丽,王万兴,索海翠,胡新喜,秦玉芝,曾璐,李小波,熊兴耀. 2019

[3]马铃薯中多酚氧化酶酶促褐变及防控技术机制研究进展. 温雪珊,时月,郑煜焱,王瑞琪,马越,赵晓燕,张超. 2022

[4]黄冠梨果皮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 龚新明,崔彦红,关军锋,李雪梅,张继澍. 2008

[5]丰水梨低温贮藏期间的酶促褐变机理. 李鹏霞,胡花丽,王毓宁,蔺经,常有宏. 2010

[6]响应面法优化鲜切牛蒡射频钝酶工艺研究. 朱永全,胡昕迪,滕聪,许璐靖,刘金阁,王紫印,张见,李莹. 2025

[7]葡萄糖-赖氨酸美拉德产物分级组分对香蕉酶促褐变的抑制. 刘以道,周娅,李芬芳,袁德保,李奕星,郑晓燕,谭琳,陈娇,金志强. 2013

[8]果糖-赖氨酸模型体系美拉德产物不同级分对抑制香蕉酶促褐变相关性质的影响. 周娅,张海德,李奕星,李芬芳,袁德保. 2013

[9]香蕉酶促褐变的研究. 张勇,池建伟,温其标,张名位,徐志宏. 2004

[10]香蕉多酚氧化酶褐变性质的研究. 张勇,池建伟,温其标,张名位,胡飞. 2004

[11]高压CO_2处理对香蕉果肉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汪少华,曹清明,余元善,徐玉娟,肖更生,吴继军,唐道邦. 2013

[12]香蕉多酚氧化酶成熟蛋白的原核表达. 陈娇,孙长君,杨昭,王朝政,李奕星,李芬芳,袁德保,谭琳,仇厚援. 2015

[13]微波处理对香蕉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池建伟,张勇,魏振承. 2006

[14]香蕉PPO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陈娇,袁德保,谭琳,杨昭,李奕星,王朝政,李芬芳,仇厚援,陈文学. 2015

[15]水果酶促褐变生理研究进展. 杨巍,尹杰卉,高文民. 2012

[16]植物中多酚氧化酶基因研究进展. 王丽,王万兴,索海翠,胡新喜,秦玉芝,李小波,熊兴耀. 2020

[17]马齿苋提取物对鲜切苹果褐变的影响. 林青,周聪,李学进,李卢,李喜宏,李冀新. 2021

[18]绿豆芽防褐变技术的研究进展. 闫星羽,陈存坤,薛文通. 2021

[19]苹果非硫护色技术研究. 林亲录,陈煦,黄中培. 2012

[20]马铃薯加工中褐变的影响因素及其应对措施. 王海艳,王立春,田国奎,娄树宝,徐洪岩,李凤云,郝智勇.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