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槟榔卤水表面白色物质的化学成分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马金爽

作者: 马金爽;康效宁;王世萍;代文婷;代佳慧;吉建邦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食用槟榔;卤水;白色物质;成分分析

期刊名称: 食品工业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4 期

页码: 261-26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食用槟榔因制作工艺和贮存环境等因素影响部分产品卤水表面出现白色颗粒状物质,其成分较为复杂,化学结构有待鉴定。采用FT-IR、NMR、MS、GS-MS等方法对食用槟榔卤水表面异常白色物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SEM-EDS表征形貌特征。结果表明, FT-IR和核磁共振确定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约占62.18%;核磁共振证实食用槟榔卤水表面白色物质中有碳酸钙、乙基麦芽酚、蔗糖、薄荷醇等成分; GC-MS分析得到(+)-柠檬烯、L-薄荷酮、L-薄荷醇、咖啡因;质谱分析出甜菊糖、乙基麦芽酚、蔗糖等成分。SEM-EDS表明碳酸钙分子间交联非常紧密。推测食用槟榔卤水表面白色物质主要来源于卤水中添加料,可能是由于卤水体系不稳定或各原料间溶解度存在较大差异而产生。因此,食用槟榔加工时要控制氢氧化钙、碳酸钙等化学物质浓度。

分类号: O657%TS207.3

  • 相关文献

[1]卤制小龙虾卤水品质变化规律研究. 杨慧,张帆,文新年,谭欢,于美娟. 2020

[2]食用槟榔纤维对口腔的危害及其软化技术研究进展. 邓钢桥,邹朝晖,毛青秀,程薇. 2012

[3]食用槟榔废弃籽的活性成分提取及抗氧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分析. 张培月,唐敏敏,宋菲,刘璨,陈华. 2022

[4]食用槟榔的微生物检测及辐照杀菌效果研究. 徐远帆,邓钢桥,谢洪科,谭新红,张乐平. 2013

[5]辐照对食用槟榔的杀菌效果及品质的影响. 邓钢桥,彭玲,李文革,邹朝晖,毛青秀,胡继松,程薇. 2014

[6]大球盖菇菇盖和菇柄营养成分分析. 王丽,倪淑君,李淑荣,汪慧华,姜晓仙,刘小飞,潘妍. 2016

[7]褐菇中氨基酸的成分分析. 赵凤,杨明举,周洲,李小义. 2016

[8]姬松茸子实体及其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分析. 陈体强,李开本,朱培根,何修金,陈福如,郑宇. 1998

[9]枫香叶挥发油提取工艺及成分分析. 刘亚敏,刘玉民,李鹏霞,郭莹,马明. 2009

[10]瑞香狼毒粗提取比较与成分分析. 窦洪举,李锋,杨宝龙,侯勇跃,哈斯. 2013

[11]荔枝霜霉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徐迟默,谢龙莲,曾筱芬,温衍生. 2015

[12]黄官1号海带在不同海域的营养成分分新与评价. 李涛,王飞久,孙修涛,汪文俊,刘福利,丁昌玲,梁洲瑞,刘坤. 2012

[13]天津地区蔬菜种植废弃物产生情况初步调查. 何宗均,梁海恬,李峰. 2017

[14]近江牡蛎膜分离联产制备多糖多肽及其功能特性研究. 杨大俏,王锦旭,李来好,杨贤庆,马海霞,胡晓. 2020

[15]西安市城市生活垃圾不同组分含量及浓度对厌氧发酵的影响. 刘禹,李欣鹏,陈秋宇,谭鹏,邱礼诚,邓媛方,王飞,姜娜. 2019

[16]不同产地小茴香挥发油成分分析及反式茴香脑含量的测定. 郭婷婷,从仁怀,寇秀颖,肖俊勇,万楚筠. 2018

[17]山西省规模化肉鸡场粪便收集系数和成分测定. 张希瑶,申李琰,牛晋国,李惠龙,张元庆,淡江华. 2019

[18]新疆野生巴尔喀什蘑菇的化学成分分析. 罗影,刘醒,关永强,贾培松,努尔孜亚·亚力买买提. 2019

[19]酶法提取高油酸花生油脂体的工艺优化及其成分分析. 张丽霞,孙强,魏松丽,姜军,孙晓静,姜艳敏. 2019

[20]贵州蓝莓蜜营养成分分析. 张致豪,王蓓,师丰丰,李应,孙丽萍,韦小平.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