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花药培养体系优化及高再生力基因型的筛选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慧

作者: 李慧;赵林姝;古佳玉;郭会君;谢永盾;熊宏春;赵世荣;丁玉萍;徐延浩;刘录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花药培养体系优化;基因型;碳源;植株再生能力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1672-1810

年卷期: 2022 年 23 卷 003 期

页码: 738-74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前花药培养白苗再生较多,因此选取不同成分的碳源对花药培养体系进行优化,并利用优化的体系连续2年对22个小麦品种(系)的培养力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以国药公司蔗糖为碳源进行离体培养的花药没有产生胚状体;以Sigma公司麦芽糖和Phytotech公司麦芽糖为碳源时,花药均可以脱分化形成胚状体并进一步再生植株,绿苗产率在此2种麦芽糖间无显著差异,但白苗产率在2种麦芽糖间差异显著,Sigma麦芽糖条件下白苗产率显著高于Phytotech麦芽糖,说明利用Phytotech麦芽糖能减少白苗的再生.22个品种(系)的绿苗及白苗产率差异显著,筛选出高绿苗再生力基因型河农6425(33.97%)、洛麦28(22.28%)和郑麦136(15.63%),高白苗再生力基因型小偃22(39.69%)、郑麦136(33.99%)、洛麦28(42.17%)和豫农903(28.59%),高植株再生力基因型小偃22(46.69%)、郑麦136(49.62%)、洛麦28(64.45%)、河农6425(41.47%)和豫农903(31.69%).本研究鉴定筛选的高再生力基因型可作为单倍体育种、基因定位或遗传转化研究的基础材料.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基因枪转化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受体的选择与培养条件优化. 王灵云,张立平,赵昌平,张风廷,樊建青,苑少华,郭玉平. 2011

[2]西瓜花药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朱迎春,孙治强,孙德玺,邓云,王志伟,刘君璞. 2010

[3]γ辐照对‘巴西蕉’体细胞胚发生的影响. 谢丽君,陈厚彬,胡桂兵,李华平,林贵美. 2011

[4]碳源组份及浓度对小麦花药培养和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 兰素缺,李光威,权书月,李杏普,刘玉平,侯红军,高红欣. 2002

[5]基于污染控制的小麦品种氮磷钾吸收与移除特征研究. 盛婧,张鹏,孙国锋,王鑫. 2015

[6]不同基因型小麦苗期和成熟期耐低氮性的比较. 徐红卫,陆瑞菊,刘成洪,高润红,郭桂梅. 2014

[7]不同基因型小麦的氮吸收特征与农田归还率研究. 盛婧,孙国峰,吴纪中,周炜,王鑫. 2015

[8]根据侵染型进行小麦品种抗叶锈遗传研究——Ⅱ.65个小麦品种和9个小麦叶锈菌株的相互作用. 何家泌,马万杰. 1987

[9]陕西小麦籽粒硬度及其基因型分析. 张晶,张晓科,王可珍,梁强,付晓洁. 2011

[10]不同基因型小麦幼苗抗旱抗盐性比较研究. 许兴,郑国琦,邓西平,徐兆桢,刘振荣. 2002

[11]小麦花药培养的基因型效应及优良基因型筛选. 吕学莲,白海波,蔡正云,董建力,高晓原,陈雪,李树华. 2011

[12]小麦花药培养的基因型差异与亲本选配分析. 吕学莲,白海波,董建力,王丹,余远征,李树华. 2010

[13]新型化学杀雄剂与表面活化剂组合筛选及其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效果. 张建朝,赵杨,牛娜,宋瑜龙,马守才,高翔,张改生,王军卫,董剑. 2020

[14]基因型和培养基对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的影响. 崔海瑞,方仁,程增书. 1991

[15]冬小麦高花药培养力基因型的筛选. 赵林姝,刘录祥,古佳玉,谢永盾,郭会君,赵世荣,李军辉,熊宏春. 2017

[16]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黄淮麦区小麦淀粉品质性状的影响. 何中虎. 2001

[17]基因型和灌溉对小麦旗叶保卫细胞长度的影响. 王培,方仁,范光年. 1990

[18]小麦花培育种技术研究. 许玉娟,朱晋云,杨丽萍,张明义,亢秀丽. 2007

[19]小麦根冠关系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李广敏,关军锋,马春红,刘海龙. 2001

[20]小麦遗传转化中优良受体基因型及L-PPT适宜浓度的筛选. 李鹏,张磊,胡琳,高崇,余大杰,许为钢.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