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基多杀菌素和联苯肼酯对地熊蜂的毒性及风险评估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欢

作者: 王欢;徐希莲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地熊蜂;农药;乙基多杀菌素;联苯肼酯;安全性评价;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羧酸酯酶

期刊名称: 昆虫学报

ISSN: 0454-6296

年卷期: 2019 年 03 期

页码: 334-34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明确乙基多杀菌素和联苯肼酯对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的毒性,探讨这两种农药亚致死浓度对地熊蜂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羧酸酯酶(CarE) 3种解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饲喂法测定60 g a.i./L乙基多杀菌素和43%联苯肼酯对地熊蜂采集蜂的急性经口毒性,依据农药对蜜蜂生态风险的危害熵(hazard quotient, HQ)值评估这两种农药对地熊蜂的风险。同时测定了这两种农药亚致死剂量(LD_(50)和LD_(80))处理后地熊蜂AchE, GST和CarE的活性变化。【结果】60 g a.i./L乙基多杀菌素和43%联苯肼酯对地熊蜂采集蜂的急性经口毒性测定48 h时LD_(50)值分别为3.590和1 447μg a.i./蜂,其中60 g a.i./L乙基多杀菌素表现为中毒,43%联苯肼酯表现为低毒。两种农药对地熊蜂采集蜂的HQ值均低于50,表现为低风险。LD_(50)和LD_(80)剂量的乙基多杀菌素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3 h时地熊蜂AchE活性被激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对照组的1.45和1.23倍,24 h后活性受到抑制,两个剂量处理组AchE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arE活性3 h时同样被激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D_(50)和LD_(8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1.24和1.53倍, 24 h后活性受到抑制,其中LD_(5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D_(8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LD_(50)和LD_(80)剂量处理组GST活性3 h被激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对照组的2.24和2.58倍,24 h后活性降低,但两个剂量处理组GST活性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3%联苯肼酯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3 h时LD_(50)和LD_(80)剂量处理组AchE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4 h后AchE活性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是对照组的75%和80%;CarE活性3 h时被抑制,LD_(5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D_(8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24 h后CarE活性被激活,其中LD_(5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LD_(8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D_(50)剂量处理组GST活性3 h时被激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4 h后活性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 h和24 h的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2.04和1.72倍,LD_(80)剂量处理组3 h的GST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24 h后活性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基多杀菌素和联苯肼酯对地熊蜂的HQ评估均表现为低风险,其中联苯肼酯对地熊蜂的安全性较高,在熊蜂授粉过程中可以按照推荐剂量应用,但过量施用或者长期施用可能会造成熊蜂体内药剂积累引起生理或者行为的变化,乙基多杀菌素在温室及大田授粉期的使用剂量和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分类号: S895.9

  • 相关文献

[1]Cry8E亚致死浓度对马铃薯甲虫解毒酶和保护酶的影响. 郭文超,岳明翠,阿布都热合曼·吐尔逊. 2016

[2]抗性B型烟粉虱三种代谢酶变化及乙酰胆碱酯酶基因部分序列突变. 张永军,李瑞军,林克剑,郭予元. 2007

[3]桑粉虱不同寄主植物田间种群主要酶活性比较. 江秀均,柴建萍,谢道燕,倪静,达爱斯,罗雁婕. 2014

[4]氟啶虫胺腈、乙基多杀菌素及其混剂对地熊蜂的毒性及风险评估. 周浩,邵莒南,翟一凡,吴光安,陈浩,门兴元,于毅,郑礼. 2017

[5]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在农药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初探. 刘贤进,余向阳,王冬兰. 2008

[6]饲喂果葡糖浆对意大利蜜蜂解毒酶的影响. 孟丽峰,靳三省,刁青云. 2013

[7]植物次生代谢物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及解毒酶的影响. 范能能,王金彦,万年峰,蒋杰贤. 2022

[8]鳞绿泥杆菌对马铃薯瓢虫幼虫体内酶活性的影响. 李卫伟,李友莲,张筱秀,郭艳琼,李秀岚. 2002

[9]马拉硫磷对东亚飞蝗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贾苗,王磊,曹广春,张泽华. 2013

[10]乙基多杀菌素对棉铃虫解毒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 张丽丽,王冰洁,梁革梅. 2015

[11]5种农药在豇豆上使用的安全性评价. 李辉,李娜,刘磊,邵辉,宋淑荣,郭永泽,张玉婷. 2018

[12]毒死蜱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联合增效作用机理研究. 陆长婴,沈国清,张燕,沈明星,王海候. 2009

[13]柞蚕饰腹寄蝇不同地理种群的杀虫剂靶标酶和解毒酶活性分析. 贾萍,董绪国,李京生,姜义仁,魏金波,石生林,秦利. 2011

[14]寄主植物对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几种主要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安志兰,褚栋,郭笃发,范仲学,陶云荔,刘国霞,张友军. 2008

[15]小菜蛾幼虫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与抗药性关系研究. 陈之浩,刘传秀,李凤良,韩招久. 1992

[16]寄主转换后B型烟粉虱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的变化. 李雪,张妮. 2007

[17]东方蜜蜂、西方蜜蜂羧酸酯酶与乙酰胆碱酯酶体躯与亚细胞分布研究. 刁青云,姜秋玲,高希武. 2005

[18]不同抗性玉米自交系对朱砂叶螨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差异. 李家慧,褚旭东,宋翔,杨群芳,朱玉溪,张钰岭. 2017

[19]辛硫磷亚致死剂量对桑粉虱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柴建萍,倪婧,江秀均,罗雁婕,谢道燕,达爱斯,黄平. 2013

[20]桃蚜抗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吴金泉. 199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