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吕海鹏
作者: 吕海鹏;谭俊峰;郭丽;谷记平;林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茶;GCG;高温蒸汽
期刊名称: 茶叶科学
ISSN: 1000-369X
年卷期: 2008 年 28 卷 02 期
页码: 5-8+2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HPLC分析技术系统研究了国内茶树种质资源的GCG含量、GCG在绿茶加工过程中的变化以及高温蒸汽处理对绿茶中GCG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份茶树种质中发现GCG的含量大于1.5%的茶树种质有5个;绿茶加工过程中GCG含量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温度是影响茶叶GCG含量的关键因素;茶鲜叶经过高温蒸汽处理,能有效提高绿茶中的GCG含量。
分类号: TS272.7
- 相关文献
[1]高温蒸汽处理对绿茶中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的影响. 吕海鹏,林智,郭丽,谭俊峰. 2007
[2]不同热预处理对栎木木质纤维素降解的影响. 李顺峰,刘丽娜,许方方,田广瑞,高帅平,魏书信,崔国梅,王安建. 2023
[3]道真县“天茶”考察报告. 喻云春,周国兰,田永辉,胡华健,何莲. 2008
[4]贵州省原生态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 吕军. 2011
[5]茶叶消费的文化学探讨. 王秀萍,朱海燕. 2012
[6]唐宋茶诗词中的三种品茶意境. 朱海燕,王秀萍,刘仲华,刘德华,施兆鹏. 2009
[7]贵定鸟王种茶树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多样性分析. 张小琴,周富裕,杨春,张正秋,胡家琴. 2015
[8]辐照对茶叶中茶多酚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朱佳廷,刘春泉,赵永富,余刚,严登秀,季萍,金颂. 2005
[9]机采鲜叶机械分级效益研究. 谭和平. 1994
[10]国内外茶饮料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尹军峰,林智. 2002
[11]茶的起源及饮茶习俗的全球化. 刘馨秋,朱世桂,王思明. 2015
[12]基于近红外的多相偏最小二乘模型组合分析实现茶叶原料品种鉴定与溯源的研究. 周健,成浩,曾建明,王丽鸳,韦康,贺巍,王伟峰,刘栩. 2010
[13]基于微生物和量纲模型对茶叶货架期的研究. 刘亚兵,雷志伟,李露露,潘科,沈强. 2020
[14]氟、铝对茶树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钟秋生,林郑和,陈常颂,游小妹,陈志辉,单睿阳. 2018
[15]古典茶事中人文精神的生成. 李荣林. 2019
[16]基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湖北绿茶产地判别. 王雪萍,郑鹏程,高士伟,叶飞,王胜鹏. 2021
[17]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总黄酮含量. 王丽丽,林清霞,宋振硕,陈林. 2021
[18]不同水分条件下AM真菌对福鼎大白茶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 王玉娟,高秀兵,吴强盛,纪道保,蔡樊,刘春艳. 2020
[19]蛋白桑茶的制作工艺. 冯云霄,何近刚,吴占文. 2020
[20]茶叶中农药残留测定中前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林涛,邵金良,樊建麟,刘兴勇,陈兴连,汪禄祥,刘宏程.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农田土壤理化参数快速获取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作者:齐江涛;程盼婷;高芳芳;郭丽;张瑞瑞
关键词:土壤理化参数;光谱分析;电磁感应;探地雷达;卫星遥感;快速感知
-
基于代谢组学的绿茶热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规律解析
作者:于帅;许继业;胡争艳;高健健;陈丹;谭俊峰;林智;戴伟东
关键词:绿茶;热加工过程;代谢组学;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化学成分
-
动态顶空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质谱联用技术解析不同品种烘青绿茶的挥发性成分
作者:李玮轩;解东超;邵晨阳;张悦;吕海鹏;林智;杜琪珍;朱荫
关键词:烘青绿茶;茶树品种;挥发性成分;动态顶空萃取联合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气相色谱-嗅觉测量-质谱;关键嗅感物质
-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的冬桑复合茶化学成分比较分析
作者:孙淑娟;施江;李汉兴;刘露民;彭群华;吕海鹏;林智
关键词:冬桑复合茶;香气;非挥发性成分;代谢组学
-
猪粪和羊粪对盐碱障碍粮田冬小麦生理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作者:张天英;李义红;黄朋娟;张月辰;董伟欣;郭丽
关键词:有机肥;盐碱障碍粮田;冬小麦;生理特性;产量
-
竹沥茶化学成分及其体外生物活性
作者:许继业;彭佳堃;高健健;李亚隆;孙若璠;易景波;匡蓓;戴伟东;谭俊峰;林智
关键词:竹沥;茶;香气;滋味;血糖;血脂
-
云南特有"藤条茶"品质化学成分分析
作者:方成刚;杨高中;杨莹彪;张丽秋;陈霞;李连超;吕海鹏;林智
关键词:藤条茶;感官审评;化学成分;挥发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