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温度与时间对福建水仙乌龙茶风味品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泉宾
作者: 陈泉宾;邬龄盛;张应根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烘焙;乌龙茶;生化成分;pH值;风味
期刊名称: 茶叶学报
ISSN: 2096-0220
年卷期: 2019 年 04 期
页码: 167-172
摘要: 试验以福建水仙毛净茶为材料,设温度(110、120、130、140、150℃)、时间(1、3、5、7、9、11、13 h)2因素进行烘焙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游离氨基酸总量在1.52%~2.33%,茶汤pH值在5.19~5.39,均低于对照;相同时间,温度越高,游离氨基酸总量和pH值越低;还原糖在17.1%~21.7%,变化规律不明显。对茶汤pH值进一步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处理茶汤pH值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相同温度不同时间,低温(110℃、120℃)pH值差异达极显著,中温(130℃)、高温(140℃、150℃)差异不显著;相同时间不同温度间差异极显著。烘焙影响茶汤风味,烘焙后茶汤pH值在5.23~5.28间,火功为中火时,茶汤呈酸味,其呈酸物质有待进一步分析。
分类号: O657`TS275.2
- 相关文献
[1]烘焙对福建水仙乌龙茶中糖氨Maillard反应的影响. 陈泉宾. 2020
[2]烘焙工艺对乌龙茶糖氨Maillard反应及风味的影响. 陈泉宾,陈键,王丽丽,邬龄盛,王振康. 2018
[3]烘焙温度对九龙袍品种乌龙茶生化品质的影响. 钟秋生,林郑和,陈常颂,陈志辉,游小妹,陈荣冰. 2014
[4]烘焙工艺对乌龙茶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影响. 陈泉宾,邬龄盛,王振康. 2014
[5]烘焙工艺对丹桂乌龙茶感官品质及生化成分的影响. 孙君,朱留刚,林志坤,张文锦. 2016
[6]变温烘焙技术对丹桂乌龙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孙君,朱留刚,林志坤,张文锦. 2017
[7]烘焙提香条件对红茶感官品质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 刘素强,杨娟,袁林颖,邬秀宏,李中林. 2015
[8]烘焙对冷藏后名优绿茶主要生化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黄藩,罗凡,张翔,胥亚琼,尧渝,李兰英,龚雪蛟. 2022
[9]咖啡果茶的制作工艺研究. 何红艳,程金焕,黄家雄,张晓芳,毕晓菲,杨旸,杨阳. 2020
[10]做青强度对乌龙茶做青叶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 黄福平,陈伟,陈洪德,陈荣冰. 2002
[11]‘丹桂’乌龙茶不同做青环境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游小妹,钟秋生,陈常颂. 2011
[12]乌龙茶制作工艺与品质关系研究——铁观音和黄棪. 陈键,王丽丽,陈林. 2012
[13]干热后处理前后花香型乌龙茶的品质比较. 曾愉,陈维,马成英,胡蝶,夏红玲,林威鹏,乔小燕. 2023
[14]乌龙茶制作工艺与品质关系研究-铁观音和黄梭. 陈键,王丽丽,陈林. 2012
[15]清香型乌龙茶品质形成过程主要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 陈林,陈键,张应根,邬龄盛,王振康,尤志明. 2012
[16]乌龙型灵芝发酵茶的Ames试验及其品质特征分析. 陈济琛,郑永标,林新坚,林戎斌,蔡海松. 2004
[17]茶叶科学的开发研究. 阮宇成. 1997
[18]烘焙技术在(福建)乌龙茶精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康育鑫. 2020
[19]烘焙对生物质理化特性影响综述与秸秆烘焙研究前景分析. 谢腾,丛宏斌,赵立欣,邱凌,姚宗路,张天乐,霍丽丽. 2020
[20]超强筋小麦粉面包烘焙技术研究. 毛凤鑫,王灿国,李豪圣,程敦公,刘建军,曹新有,葛超,王克森,刘爱峰,赵振东.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花香型黄茶研究报告
作者:邬龄盛
关键词:花香型;黄茶;品种;做青;烘焙;工艺;研究
-
室温贮藏对花果香红茶风味品质的影响
作者:宋振硕;卫聿铭;李铁汉;项丽慧;张应根;陈林;宁井铭
关键词:花果香红茶;贮藏;感官品质;代谢组学;生化成分
-
乌龙茶鲜叶游离氨基酸组成轮廓的模式识别研究
作者:张应根;宋振硕;陈林;陈键;王丽丽;项丽慧
关键词:乌龙茶;绿茶;鲜叶;氨基酸;模式识别
-
丹桂绿茶窨制工艺
作者:王振康;邬龄盛;王秀萍;王丽丽
关键词:丹桂;桂花绿茶;窨制;工艺
-
茶鲜叶萎凋过程中摊青工艺对白茶品质的影响
作者:项丽慧;宋振硕;张应根;王丽丽;陈键;陈林
关键词:工艺;品质控制;白茶;萎凋;摊青
-
基于UPLC-Q-Exactive/MS的不同烘焙处理岩茶化学成分差异分析
作者:钟秋生;彭佳堃;戴伟东;林智;吕海鹏;陈泉宾;李鑫磊;陈常颂
关键词:武夷岩茶;烘焙;化学成分;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轨道阱质谱联用;代谢组学;感官评价
-
白茶风味品质形成与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陈林;陈键;宋振硕;王丽丽;张应根;项丽慧;林清霞
关键词:白茶;产品分类;风味化学;品质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