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品质效应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胡琳

作者: 胡琳;许为钢;王根松;董海滨;张留臣;赵新西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品质效应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09 年 29 卷 03 期

页码: 424-42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在小麦品质遗传改良中更好地利用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的品质效应,以35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对17种LMW-GS的品质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Glu-A3位点,对面筋数量的正向效应为A3 c、A3 b、A3 d、A3 e>A3 a,对面筋强度的正向效应为A3 c>A3 b、A3 d>A3 a、A3 e。在Glu-B3位点,对面筋数量的正向效应为B3 i、B3 d>B3 f>B3 e、B3 h>B3 g>B3 j,对面筋强度的正向效应为B3 d>B3 h>B3 j、B3 e>B3 i、B3 f>B3 g。在Glu-D3位点,对面筋数量的正向效应为D3 e>D3 c>D3 d>D3 b、D3 a,对面筋强度的正向效应为D3 a>D3 c、D3 e>D3 b、D3 d。综合各个亚基的品质效应,本研究提出了包含17种小麦LMW-GS的评分体系,品种品质类型与LMW-GS的对应分析结果验证了LMW-GS品质效应的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还表明,不同位点优异LMW-GS的品质效应具有累加作用。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研究进展. 马勇. 2017

[2]簇毛麦1V染色体的传递及品质效应分析. 曹亚萍,张明义,范绍强,张风琴,周元成,张姝敏. 2011

[3]西藏半野生小麦与西藏小麦地方品种Glu-B3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曾兴权,韦泽秀,张玉红,次仁卓嘎,达瓦顿珠,其美旺姆. 2011

[4]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与醇溶蛋白的关系及其对小麦烘烤品质的影响. 韩彬,K.W.Shepherd. 1991

[5]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和1BL/1RS易位分析及品质性状研究. 陈东升,袁汉民,孙建昌,王小亮,亢玲,张维军. 2006

[6]包膜控释尿素对大棚黄瓜的增产及品质效应的研究. 王鑫,刘建新,徐秋明,曹兵. 2006

[7]包膜控释尿素对大棚番茄的增产与品质提高效应. 王鑫,刘建新,徐秋明,曹兵,杨建霞. 2005

[8]不同水肥处理对春小麦产量、品质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董建力,张学军,李红霞,陈晓群,裘敏. 2007

[9]淮北地区小麦需肥特性及高效施肥技术研究——Ⅱ氮磷肥的合理运筹及其产量品质效应. 曹承富,汪芝寿,孔令聪,谢儒章,李正本,张存岭,朱怀宝. 1991

[10]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210育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张立平,赵昌平,单福华,张风廷,叶志杰. 2007

[11]小麦抗赤霉病性的生化研究及其机制的探讨. 王雅平,吴兆苏,刘伊强. 1994

[12]高粱DNA导入小麦后代的和面仪曲线变化. 王晓娟,李兴林,倪建福,王亚馥. 2000

[13]不同水分条件对小麦-玉米两熟制作物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武继承,杨永辉,郑惠玲,何方. 2010

[14]小麦Q型、AL型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力的比较研究. 田笑明,吴玉珍,穆培源,韩新年,张吉贞. 1998

[15]超高产小麦品种太原768的选育推广. 何卫家. 1996

[16]不同施氮条件下镇麦168籽粒产量与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蔡金华,陈爱大,李东升,曲朝喜,温明星. 2014

[17]蚜粉克星防治小麦穗蚜兼治白粉病的试验. 赵桂东,李茹,周玉梅,朱海波. 2000

[18]河南省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实施的若干思考. 杨红旗,路风银,焦宏廷,李莉. 2009

[19]小麦TaPDK基因的序列分析、原核表达及纯化. 杨书玲,张龙雨,张改生,桑青,刘红占,朱启迪,张新钵,赵新亮. 2013

[20]春小麦农麦2号品质及其加工特性分析. 王美丽,王小兵,魏建功,李元清,崔国惠,吴晓华,于美玲,马文星.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