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A-LSSVM和近红外傅里叶变换的霉变板栗识别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竹

作者: 周竹;李小昱;李培武;高云;展慧;刘洁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遗传算法(GA);识别;傅里叶变换;板栗;近红外光谱;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11 年 27 卷 03 期

页码: 331-335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克服板栗近红外光谱变量多、共线性强等缺点,该文对标准正态变量变换预处理后的板栗近红外光谱进行傅里叶变换,并用不同方法建模,提高识别精度。采用试探法提取近红外光谱傅里叶系数,建立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分类器的霉变板栗识别模型。当提取前35点傅里叶系数时,板栗的平均识别正确率为93.56%;构造GA-LSSVM算法,建立的霉变板栗识别模型所用傅里叶系数减少为13点,对测试集中合格板栗、表面霉变板栗和内部霉变板栗的平均识别正确率分别为95.89%、100%和98.25%,板栗的总体平均识别正确率提高到97.54%。为霉变板栗的识别提供了快速鉴别分析方法。

分类号: TS255.7

  • 相关文献

[1]基于2种原理近红外光谱仪对辐照花生的快速鉴别比较. 王冬,李安,靳欣欣,马智宏,王纪华,潘立刚. 2016

[2]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完整油菜籽中芥酸和硫甙含量. 丁小霞,李培武,李光明,杨艳燕,陈小媚,赵永国,张文,杨湄. 2004

[3]基于近红外傅里叶特征提取方法的土壤含水率检测. 李小昱,肖武,李培武,雷廷武,王为,冯耀泽. 2009

[4]基于杠杆率校正的PLS-DA法对正半岩武夷岩茶的识别研究. 周健,成浩,王丽鸳,薛凤仁,何孝延,徐锦斌,贺巍. 2009

[5]霉变板栗的近红外光谱和神经网络方法判别. 周竹,刘洁,李小昱,李培武,王为,展慧. 2009

[6]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板栗水分检测方法. 刘洁,李小昱,李培武,王为,周炜,张军,Zhang Rongrong,Xiao Wu. 2010

[7]基于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的奶粉品质优劣鉴别. 王伟,张玉,王楠,王君虹,朱作艺,李雪. 2015

[8]Argo观测剖面数据量的时间变化与周期分析. 张胜茂,伍玉梅,杨胜龙. 2011

[9]Argo观测点数量的空间分布与变化分析. 张胜茂,伍玉梅,杨胜龙. 2010

[10]基于双重Bregman迭代的地震数据重构与去噪. 郭萌,张会星,刘明珠. 2020

[11]Argo观测剖面数据量的时间变化与周期分析(英文). 张胜茂,伍玉梅,杨胜龙. 2012

[12]基于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快速分析大麦秸秆营养成分. 孙倩,聂欢,唐莉,郭学义,吕刚,郭涛,李飞. 2024

[13]使用圆二色性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冬小麦麸皮抗冻蛋白的二级结构. 张超,张晖,赵晓燕,马越,姚惠源. 2009

[14]家蚕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 王太兴. 2009

[15]续断主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曾令祥,杨琳,陈娅娅,杨相波,王树春. 2012

[16]淫羊藿主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曾令祥,杨琳,陈娅娅,杨相波,王树春. 2012

[17]3种李树天牛识别、为害及其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黄鹏,余德亿,姚锦爱,王金明,方大琳. 2012

[18]吉林省花生主要叶部病害识别与防治. 赵伟锋,刘玉芬,郭朋,张宇航. 2012

[19]不同株型冬小麦冠层结构特征多时相分析. 杨贵军,邢著荣,黄文江,齐腊,李伟国. 2010

[20]记录小麦SSR带型的快捷方法. 王立新,赵昌平,邱军,李宏博,葛玲玲,孙辉,姚骥.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