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蔬菜作物种子技术培训班简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素

作者: 王素;丁辛顺

作者机构:

期刊名称: 中国蔬菜

ISSN: 1000-6364

年卷期: 1984 年 1 卷 03 期

页码:

摘要: 1983年8月9日~10月26日,笔者参加了在菲律宾洛斯巴诺斯的菲律宾大学内举办的国际蔬菜作物种子技术培训班。该培训班由设在荷兰的国际农业中心和菲律宾大学联合举办。从1980年至1984年每年举办两期,本届是第六期,已培训学员109名。学员多来自亚洲和非洲发展中国家,均是从事农业科技和种子业务的人员。 培训内容有种子生理,蔬菜品种改良,蔬菜种子生产、加工、贮藏、检验以及与其有关的蔬菜植保和机械。 培训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大约有一半的时间用于讲课,一半时间进行实习、实验和参观。 现将培训期间学习和了解到的情况简介如下: 菲律宾位于北纬0—20度之间,是个由七千余个岛屿组成的岛国。山地占全国总面积四分之三以上。全境属季风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度高、降雨多、湿度大。年平均温度为27℃,季节变化不超过3℃,而各月昼夜温差平均为 6℃—12℃。年降雨量2500毫米,全年分旱季和雨季,1至4月份为旱季,5月份以后雨量逐渐增多。一年当中7-11月台风活动频繁。日照时数平均12小时,全年无明显变化,热量资源十分丰富。 一、蔬菜生产、科研简况 菲律宾共分为十二个农业区,有六个区是蔬菜主要产区,其中伊洛科斯、中吕宋、南泰加洛、比科尔是最重要的蔬菜产区。种植面积较大的作物是叶菜类以及番茄、茄子、洋葱、甘蓝、南瓜、豆类、大蒜和苦瓜等(表1)。 菲律宾的蔬菜科研主要由高等农业院校和地区试验站承担。蔬菜研究的内容有抗病育种、适于中等海拔高度的品种的选育、喜凉作物耐热品种的选育、产品采收后的处理技术等。目前他们已培育出若干适于雨季生产的番茄品种、多抗性的瓜类品种、耐热的适于热带低地的甘蓝品种,并研究出几种适于农村采用的蔬菜贮藏方法。 二、种子生严 由于高温、高湿的影响,在菲律宾可以生产种子的蔬菜作物种类较少,主要有茄果类、豆类、瓜类、绿叶菜类(觅菜、雍菜等)以及黄秋葵、甜玉米等。菲律宾北部的碧瑶山区,海拔在1500英见以上,终年气候凉爽、有少量白菜、甘蓝、胡萝卜、洋葱等种子生产。大部分温带蔬菜种子是从美国、丹麦、荷兰、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口。 高温、高湿引起病虫害严重,种子产量较低。2—4月份是一年中最干燥的月份,此时进行种子生产则有利于种子的干燥。 菲律宾的良种分为育种者种子、基础种、登记种、合格种等几个级别,其繁育系统为: 1.育种者种子来自“品种改良和发展l十划”有关的单位,如大学的农学院、植物育种研究所、私人育种单位。他们负责育种者种子的提纯和保存。 2.各种级别原种的繁殖由主要的试验站、良种场和品种的最初育成单位负责。但在没有试验站的地区,允许种子种植协会生产基础种,以满足各地区要求的登记种。 3.被指定繁殖一级原种和M级原种的试验站和研究所,还需生产和保留15—20%的缓冲原种增加到原计划指标中去,以备用。 4.合格种的生产由种子生产者协会的成员来进行,其计划由种子生产者协会确认。 三、种子加工 种子收获后的加工,包括脱粒、干燥、清选、分级、包装等几个环节。对于一些种粒较大,需在植株上进行干燥的种类如豆类,种子不应过于干燥,否则种子脱粒时易碎破。菜豆种子脱粒时水分含量14—15%较为合适。 番茄、黄瓜等采种一般需进行发酵,而采用酸处理法则可用来代替发酵法。即在100毫升果浆或汁液中hll3fi%的盐酸5毫升,半小时后用水冲洗掉留在种皮上的酸即可进行干燥。此法速度快,可控制细菌性肿癌病,而种子无褪色问题。 脱粒后种子需进一步干燥,否则种子含水量高而发热,酶和代谢作用加剧,导致营养消耗而降低品质和生活力。 在种子干燥过程中,一般要求温度低于38t,但当种子含水量下降到10%以下时,如需进一步干燥,则温度可提高到43℃。然而一些对温度较敏感的蔬菜种子,如洋葱等,温度应低于27t。种子亦应避免过份干燥,当RH小于20%(即种子含水量为8一5%)时,有些种子会出现硬实现象。据试验,经过干燥含油分高的种子和小粒种子含水低于8%,含蛋白质高的、大粒种子含水低于12%为宜。 干燥后的种子需进行清选、分级。一般分三步。预清选、基本清选、后清选。目前世界各国使用的清选机型号很多,有空气筛网式、重力台式、螺旋式、滚筒式等。空气筛网式清选机是利用气压将作物茎杆、碎叶等吸除,利用筛孔的大小、形状把石块、土块等与好种子分开。重力台式清选机是利用种子的重量进行清选、分级。螺旋式清选机是根据种子的重量、形状分级。种子的形状、大小不同,所要求使用的机器亦不一样,但大多数蔬菜种子都可以用空气筛网式清选机进行基本清选,而后再选用不同的机器进行分级。 四、种子贮藏 贮藏过程中的种子,不断与周围环境进行着水分交换。在潮湿的空气里,干燥的种子可以从周围的空气里吸收水分。湿种子在干燥的空气里失去水分,直到最后达到平衡,这种平衡随种子种类不同而异,并随温度和种子水分合量及贮藏期而变化。 关于种子贮藏, Harrinton( 1972年)提出了几条原则,其前提是贮藏条件RH (相对湿度)为15—70%,温度0—30t,种子含水量为4—14%时: 1.种子含水量每增加1%(RH约增加10%)种子寿命缩短一半,反之增加一倍。 2.温度每增加5℃,种子寿命缩短一半,反之,延长一倍。 种子贮藏的另一原则是: 1. R H+” F的数值不超过100,可安全贮存3至10年。 2.如 R H+” F= 120,贮存时间不超过8年,温度需不超过总数的一半。 五、种子检验 菲律宾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度、墨西哥等都已建立起了种子的检验系统,并与国际种子协会取得了联系,按照国际种子协会制订的章程进行种子检验。菲律宾的全国性的种子质量控制项目下面设有13个种子检验实验室,其任务是对各地区的种子质量进行控制。 菲律宾现在全国有76个经过培训的种子检验员,还有 100多个兼职的种子检验员,负责种子的检验和对种子生产进行指导。种子检验包括田间和实验室检验。田间检验包括:种子来源及特征、种子田的栽培历史、作物栽培条件、隔离条件、品种纯度、其他作物种、品种比率、病虫株率、杂草率等。实验室检验包括:种子净度、种子发芽率、生活力、含水量、千粒重、其他作物种子及杂草种子数量、杂质、病虫害情况等。菲律宾有些种子实验室采用Tetrazalium盐溶液染色法来测定种子的生命力,但用此法能测定的作物种类还不多。 菲律宾种子协会根据种子检验计划对各种作物的田间和实验室检验标准作出了有关规定。 种子的健康状况检验包括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简单、迅速,但要求检验人员熟悉带菌种子的外表特征;间接法需要一定的时间,但结果准确可靠。间接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1)砂上培养法:将种子播种在消毒的砂土中,待种子发芽后检查。 (2)滤纸培养法:将种子放置湿滤纸上在27—29℃下培养,待种子发芽后观察。 (3) PDA培养法:将种子放在PDA平板上,在27—29 t条件下培养两天,然后经一10℃—一15℃的低温处理,以杀死发芽的种子,再移至27—29℃下培养一星期。此法可避免发芽的种子相互接触或移动培养皿益而引起的污染。 (4)紫外光照射法:将种子放近紫外光源时,带菌种子表面会反射一层荧光。此法能简单、迅速地测定豆类种子带细菌性病原物情况。 (5)血清检验法:此法较灵敏,能迅速、准确地测定种子带细菌或病毒的情况。 培训班要求每个学员就自己的工作和所在国家或地区蔬菜种子工作情况进行口头和书面报告,并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所参加的种子生产过程和根据要求对种子生产所作的设计进行报告。培训过程中每三周进行阶段测验,以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掌握的情况。最后由荷方和菲方组成的培训委员会对每个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发给结业证书。 通过参加培训班学习和参观、访问,了解了菲律宾和其他一些国家蔬菜种子工作动态、看到了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种子加工、贮藏、检验等方面的某些技术和使用的仪器、机械可以借鉴。与参加培训国家的朋友进行了友好的交往和技术交流,这些都是非常有益的。国际蔬菜作物种子技术培训班简介@王素$中国农科院蔬菜所 @丁辛顺$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