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运筹、配施有机肥和坐水种对春玉米产量与养分吸收转运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吴迪

作者: 吴迪;黄绍文;金继运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氮肥运筹;春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转运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09 年 15 卷 02 期

页码: 317-32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氮肥运筹、配施有机肥和坐水种对春玉米产量与养分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氮肥运筹方式、配施有机肥和坐水种均能显著增加春玉米产量,氮肥两次追肥处理的产量较一次追肥处理的产量增加10.6%~17.0%,配施有机肥增产10.3%~18.0%,坐水种增产9.1%,配施有机肥并坐水种增产20.4%。氮肥两次追施、配施有机肥及配施有机肥并坐水种均能显著提高春玉米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和积累总量,分别提高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11.1%~29.5%、28.0%~28.8%和32.1%,依次提高干物质积累总量11.9%~15.5%、21.2%~24.4%和26.9%。氮肥两次追施、配施有机肥和坐水种均可提高N、P、K养分最大吸收速率和吸收总量,养分最大吸收速率以K最高,N居中,P最低;养分吸收总量以N最高,K居中,P最低;养分最大吸收速率出现的时间以K最早(57.2~60.4 d),N居中(65.3~68.5 d),P最晚(71.4~74.8 d),三者均早于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出现的时间(82.5~89.3 d)。氮肥两次追施、配施有机肥和坐水种均有利于N、P、K养分由营养体向子粒的转运量、转运效率、子粒中养分含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提高,养分转运效率以P最高(59.3%~66.1%),其次是N(41.5%~55.1%),K最低(35.9%~38.0%)。在本实验条件下,施氮量为225 kg/hm2,基肥∶拔节肥比1∶3,配施有机肥结合坐水种,为最佳施肥处理。

分类号: S513.062

  • 相关文献

[1]氮肥对粳性和糯性糜子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性状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磊,何继红,董孔军,任瑞玉,刘天鹏,杨天育. 2021

[2]氮肥运筹对棉花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胡国智,张炎,李青军,胡伟,孟凤轩,冯广平. 2011

[3]头季稻氮肥运筹对再生稻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陈鸿飞,杨东,梁义元,张志兴,梁康迳,林文雄. 2010

[4]不同双季晚稻丰产栽培模式下的氮肥运筹技术研究. 张祥明,郭熙盛,李泽福,陈周前,夏家发,王元垒. 2008

[5]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刘剑钊,袁静超,周康,梁尧,闫孝贡,张洪喜,任军,蔡红光. 2019

[6]密度与氮肥运筹对陇东旱塬全膜双垄沟播春玉米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张建军,樊廷录,党翼,赵刚,王磊,李尚中. 2015

[7]氮肥一次性供给量对寒地春玉米氮素利用及物质积累的调控效应. 李波,陈喜昌,朴琳,张立国,张宇,钱春荣,陈阳. 2022

[8]川中丘陵区套作玉米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陈红琳,沈学善,王昌桃,刘定辉. 2013

[9]氮肥运筹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韩喜国,任英,赵洪祥,冯士成,邹云峰,方金宇. 2016

[10]氮肥运筹对小麦籽粒灌浆、花后干物质转运及植株糖含量影响. 刘童,夏文君,彭小爱,卢茂昂,曹磊,张玲,何贤芳,朱玉磊. 2024

[11]氮肥运筹对农大108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 王秀斌,裴雪霞,夏文建,刘文娜. 2011

[12]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寒地水稻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胡聪聪,李红宇,孙显龙,王童,赵海成,范名宇,张巩亮. 2025

[13]氮肥运筹对雨养条件下春玉米农艺性状影响. 赵洪祥,曹敏建,边少锋,孟祥盟,孙宁,曹铁华,刘亚亮. 2010

[14]覆膜滴灌条件下氮肥运筹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 侯云鹏,孔丽丽,李前,尹彩侠,秦裕波,于雷,王立春,王蒙. 2018

[15]氮肥运筹对黄土高原春玉米产量形成和氮代谢的调控效应. 高钰,闫耀廷,赵刚,张文伟,豆丽萍,李可夫,宋展树,高丽. 2023

[16]密度对江苏春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及光合速率的影响. 张振良,陆虎华,冒宇翔,陈国清,郝德荣,石明亮,黄小兰,周广飞,赵俊宇,薛林. 2017

[17]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及转运对种植模式和种植密度的响应. 罗方,杨恒山,张玉芹,何冬冬,刘志雄. 2019

[18]不同春玉米品种干物质生产和子粒灌浆对种植密度的响应. 张明,宋振伟,陈涛,闫孝贡,朱平. 2015

[19]沟谷地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移规律的研究. 阎翠萍,张虎,王建军,支虎明,党建友. 2002

[20]温光生态效应对春玉米物质生产的影响. 戴明宏,单成钢,王璞.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