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区地膜覆盖及补灌对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郑立龙
作者: 郑立龙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半干旱区;玉米;地膜覆盖;集雨补灌;生产力
期刊名称: 节水灌溉
ISSN: 1007-4929
年卷期: 2015 年 12 期
页码: 47-5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以常规的平作栽培为对照,在不同覆盖方式,不同集雨补灌方式下研究了玉米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对玉米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均有显著提高,与对照处理比较,全膜平作生物产量提高82.8%,经济产量提高108.7%,全膜垄作生物产量提高77.8%,经济产量提高99.0%。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补灌可提高玉米产量。大喇叭口期以前以玉米干物质积累以叶器官为主,吐丝期以后以穗部为主。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覆盖淀粉—聚乙烯膜对玉米产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王笳,周柏玲,安鸣,邓晓燕,丁玉川,黄学芳,王东峰,赵联甲. 1997
[2]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集雨补灌灌溉制度研究. 罗俊杰,杨封科,高世铭. 2003
[3]甘肃中东部半干旱区集雨补灌技术研究. 罗俊杰. 2004
[4]半干旱区胡麻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研究. 叶春雷,谢志军,罗俊杰. 2012
[5]花生顶凌期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研究. 颜景波,王慧新,姜涛,于洪波,孙占祥,何跃. 2009
[6]半干旱区坐水播种条件下玉米高产栽培措施研究. 冯良山,孙占祥,曹敏建,侯志研,惠成章,刘洋,李金凤. 2009
[7]半干旱区中耕深松对土壤水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肖继兵,孙占祥,杨久廷,张玉龙,郑家明,刘洋. 2011
[8]西部半干旱区旱作玉米农田水分动态规律的研究. 王鹏文,田海云,杨双,肖文清. 1993
[9]吉林西部半干旱区玉米高产氮磷钾肥适宜用量研究. 边秀芝,郭金瑞,阎孝贡,刘剑钊,任军. 2010
[10]辽西地区微集水不同覆盖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冯良山,孙占祥,肖继兵,杨宁,白伟. 2011
[11]旱地玉米中耕深松对土壤水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肖继兵,杨久廷,辛宗绪,孙占祥. 2009
[12]吉林省半干旱区膜下滴灌施磷管理对玉米生长与产量及土壤磷素平衡的影响. 李前,侯云鹏,尹彩侠,孔丽丽,秦裕波,王蒙,徐晨,刘志全,王立春. 2019
[13]半干旱区耐密稳产玉米品种的评价及筛选. 闫伟平,边少锋,张丽华,谭国波,赵洪祥,孟祥盟,孙宁. 2019
[14]吉林西部不同培肥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李兴吉,刘松涛,程松,张畅,刘剑钊,梁尧,袁静超,张洪喜,任军,刘卓,蔡红光. 2022
[15]吉林省半干旱区玉米一次性机械化施肥研究(英文). 闫伟平,边少锋,谭国波,张丽华,赵洪祥,孟祥盟,孙宁. 2018
[16]半干旱地区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含量和温度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高盼,刘玉涛,杨慧莹,王宇先,徐莹莹,王俊河. 2016
[17]半干旱区玉米密度对产量及商品品质的影响. LIU Hui-tao,高玉山,DOU Jin-gang,毕业莉,HE Yu-ping. 2008
[18]玉米成熟过程中激素含量及其与子粒灌浆和脱水相关性分析. 戴凌燕,刘玉涛,殷奎德,王宇先,迟莉,张树权. 2017
[19]半干旱区玉米不同叶位光合特征研究. 常莹,闫伟平,李程,吴春胜,边少锋. 2014
[20]半干旱区玉米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研究. 任军,刘慧涛,高玉山.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豌豆不同器官浸提液中化感物质鉴定及差异性分析
作者:郑立龙
关键词:豌豆;不同器官浸提液;化感物质;GC-MS
-
10个冬小麦品种萌发期抗旱性评价
作者:郑立龙;李兴茂
关键词:冬小麦;萌发期;抗旱性;渗透胁迫
-
施氮量对春小麦成熟期器官含氮量影响
作者:郑立龙;王世红
关键词:施氮量;小麦;器官;氮吸收积累
-
灌溉定额对陇春30号单作及间作产量和边行效应的影响
作者:郑立龙;王世红;刘效华
关键词:春小麦;陇春30号;灌水量;间作;边行效应
-
离体嫁接红地球葡萄试管苗的光合特性日变化
作者:郑立龙
关键词:光合特性;日变化;离体嫁接;红地球葡萄
-
绿洲灌区小麦间作玉米的棵间蒸发及其主要影响因子
作者:陈珩;郑立龙
关键词:绿洲灌区;间作;供水水平;土壤含水量;LAI;地温
-
隔根对小麦间作玉米产量及土壤水分消耗特征的影响
作者:郑立龙;陈珩
关键词:隔根;间作;小麦;玉米;产量;耗水特性;水分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