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现代规模化粮食产业示范基地的技术对策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鸿
作者: 池忠志;李朝苏;汤永禄;郑家国;彭建华;郑林用;任光俊;李跃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粮食产业;示范基地;科技;现代农业;四川省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1 年 27 卷 32 期
页码: 98-10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建设大型现代粮食示范基地是促进粮食产业和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旨为全国新增500亿kg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采用文献调查与实地调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了四川粮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科技支撑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技术对策。稻麦两熟是四川粮食生产最主要形式,在稻麦两熟区建立现代粮食示范基地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技术对策是开展稻麦专用新品种引进筛选,稻麦丰产高效生产技术、稻田周年高效种植模式、粮食规模化干燥与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以及新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制探索等。最后,分析了科技支撑基地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产业化前景。农业科技在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中大有作为,并要突出规范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
分类号: F326.11
- 相关文献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竹镇基地循环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刘春泉. 2009
[2]四川牛油果产业调研和科技支撑对策研究. 刘雅琴,何希德,周华强,祝进,彭建华,王自鹏. 2018
[3]依靠科技创新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以四川省为例. 何希德,郑林用,龚万卓,蔡红,郭红. 2010
[4]成都市“十二五”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Ⅱ——重点任务. 陈栋,王自鹏,彭建华,鲜小林. 2012
[5]依靠科技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战略与策略Ⅶ.重点任务之现代农业试点示范. 郑林用,任光俊,蔡红,郭红,龚万灼,林超文,何文铸,陈栋. 2010
[6]依靠科技大力发展西藏现代农业. 张文会,许娟妮. 2010
[7]科技创新视域下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探讨. 解宗方,张伟. 2011
[8]成都市“十二五”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研究Ⅰ——总论. 鲜小林,彭建华,王自鹏,陈栋,林超文,郑林用,夏北川. 2012
[9]确保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对策研究. 袁海平,顾益康,胡豹. 2011
[10]河北省粮食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现状、问题及发展思路. 李英杰,郑小六,岳增良,张建斌,王桂荣,孙丽敏. 2015
[11]大力提升粮食产业经营水平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黄哲儒,周正宽. 2016
[12]我国现行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大米的异同点及生产发展策略研究. 金连登,许立,朱智伟. 2005
[13]提升生物技术服务宁夏优质粮食产业能力的调研报告. 李树华. 2019
[14]乡村振兴战略下辽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周钢霞. 2020
[15]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辽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研究. 郑刚,高树成,孙丽琴. 2020
[16]财政支持粮食产业发展政策:基于河南实践的分析与改进. 张靖卓,田建民,上官彩霞,田明津. 2024
[17]江西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余艳锋,付江凡,周海波. 2019
[18]江西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余艳锋,付江凡,周海波. 2019
[19]新时期河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 张新仕,王亚楠,王晓夕,王桂荣,崔栗,谭鑫. 2024
[20]“双碳”目标下江西粮食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条件、困境及对策分析. 余艳锋,袁婷婷,黄微,罗细芽.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养分高效利用小麦新品种'川麦614'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
作者:郑建敏;蒲宗君;吕季娟;刘学安;罗江陶;邓清燕;刘培勋;李朝苏
关键词:养分高效利用;川麦;GGE双标图模型;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育种
-
13个杂交水稻亲本产量性状基因等位变异
作者:蒋平;胡运高;高方远;吕建群;刘松;郭鸿鸣;刘利平;任国胜;苏相文;任明鑫;任光俊;任鄄胜
关键词:产量性状;分子基础;基因组重测序;杂交水稻
-
不同剂型人工饲料对七星瓢虫成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张培旭;何恒果;雷敏;陆秋成;陈河竹;肖科军;彭应力;蔡鹏;房超;李跃建;蒲德强
关键词:人工饲料;七星瓢虫;干湿分离;微胶囊;剂型
-
莴笋红叶基因图位克隆及分子标记开发
作者:李春;何振;刘小俊;梁根云;李艺凡;杨楠;蔡鹏;李跃建;房超;刘独臣
关键词:莴笋;红叶;图位克隆;分子标记
-
优质高产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川康优618的选育
作者:苏相文;高方远;吕建群;刘松;郭鸿鸣;刘利平;任明鑫;代明笠;任光俊
关键词:杂交水稻;川康优618;选育;优质;高产
-
海拔变化对棒菜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苗明军;李菊;林杨;廖继超;雷晓葵;李志;杨亮;钟建;李跃建;常伟
关键词:棒菜;海拔;农艺性状;产量;回归分析;通径分析
-
耕作方式和药剂处理对小麦产量和赤霉病发生的影响
作者:吴晓丽;李朝苏;刘淼;李明;李式昭;熊涛;汤永禄
关键词:耕作方式;生防制剂;小麦赤霉病;病穗率;子囊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