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菜小孢子培养及染色体加倍技术体系的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储玉凡

作者: 储玉凡;陈野;付文苑;姚培杰;张志琪;兰凯;余长春;万正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芥菜;小孢子培养;双单倍体;小孢子胚胎发生;染色体加倍

期刊名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421

年卷期: 2024 年 43 卷 002 期

页码: 144-15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不同芥菜基因型和培养条件对小孢子培养效果的影响,建立适合芥菜小孢子培养及染色体加倍的最佳方案,对芥菜8个不同变种的34份自交系进行小孢子培养,比较不同热激时间、活性炭浓度、小孢子密度对出胚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基因型对芥菜小孢子培养成功与否影响较大,34份材料中11份材料成功培养出胚状体;不同材料间出胚效果差异明显,其中,大头菜出胚率最高,可达23.85胚/蕾;芥菜小孢子出胚最佳条件为32℃热激1~2 d,培养基含活性炭3~5 g/L,小孢子密度为1.5×105~2.0×105 个/mL.染色体加倍试验结果显示,1 g/L秋水仙素溶液浸泡茎尖1 h的处理加倍效率高、嵌合体少,可应用于芥菜染色体的加倍.

分类号: S637

  • 相关文献

[1]换培养液和秋水仙碱处理对白菜型油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顾宏辉,张冬青,周伟军. 2004

[2]羽衣甘蓝双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 韩硕,郭宁,张月云,宗梅,王桂香,刘凡. 2018

[3]甘蓝型黄籽油菜双单倍体群体的构建. 梅德圣,王汉中,李云昌,胡琼,李英德,徐育松. 2006

[4]用小孢子培养创建大白菜双单倍体永久作图群体. 张凤兰,赵岫云. 2003

[5]芥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 顾祥昆,李菲,张淑江,章时蕃,张慧,孙日飞. 2013

[6]叶用芥菜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的完善及DH系创制. 邓英,唐兵,付文苑,杨静,陶莲,吴康云. 2018

[7]低温预处理和高温饥饿胁迫对冬小麦小孢子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影响. 王宏芝,杨成民,魏建华,杨凤萍. 2004

[8]通过花药漂浮培养提高花椰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率. 杨清,曹鸣庆. 1991

[9]大白菜中小孢子胚胎发生相关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汪维红,于拴仓,许明,赵岫云,张凤兰. 2009

[10]蔬菜作物小孢子胚胎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李婷婷,马蓉丽,成妍,张光星,焦彦生,乔宁. 2014

[11]高等植物小孢子胚胎发生的细胞和分子生化机制研究进展. 赵爱菊,高增玉,李亚军,刘玉萍,陈希勇. 2008

[12]利用抗微管除草剂胺磺灵诱导黄瓜四倍体. 韩毅科,杜胜利,张桂华,魏爱民. 2006

[13]秋水仙素及辅助处理对小麦×玉米单倍体加倍的影响. 赵翠荣,唐清,王立峰,刘莹,杨青,彭萍,陈科海,左珍喜,余华强. 2014

[14]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染色体加倍的探究. 李天菲,林田,韩静,滕小英,周丽,刘鸿艳. 2018

[15]单倍体诱导系在玉米育种研究中的初探. 吕桂华,徐秀红,卢华兵,郭国锦. 2012

[16]水稻DH群体的构建以及倍性研究. 马宁,邵高能,圣忠华,魏祥进,唐绍清,胡培松. 2013

[17]优质长绒棉新种质系的创新研究. 冀丽霞,郭宝德,黄穗兰,牛永章. 2013

[18]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对西瓜子叶四倍体的诱导. 阎志红,刘文革,赵胜杰,何楠. 2008

[19]植物离体组织细胞染色体加倍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李贤,钟仲贤. 1998

[20]亚洲棉、比克氏棉和陆地棉异源四倍体的合成. 张伯静,李炳林,祝水金,王红梅,吴汉北. 199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