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尾联合固定化菌剂净化河道水体的微生态过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宗楠

作者: 刘宗楠;王新;吴逸飞;姚晓红;孙宏;沈琦;李维琳;汤江武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体污染;固定化菌剂;高通量测序

期刊名称: 浙江农业学报

ISSN: 1004-1524

年卷期: 2019 年 01 期

页码: 121-12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以鸢尾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与固定化净水菌剂共同作用处理河道污水过程中水体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过程,探索植物-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和耦合效应。实验用水为河道污水,设置鸢尾、鸢尾+固定化净水菌、固定化净水菌和空白对照4个实验组,通过控制流速,在实验装置内进行动态模拟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进水,各个实验组出水中氨氮呈下降趋势,并在6 d后保持稳定,总氮去除效率较低。水体总有机碳同样呈下降趋势,并在3 d后保持稳定,但化学需氧量去除效率较低。水体细菌多样性丰富,涵盖10个门67个属,细菌群落呈动态变化过程,鸢尾和固定化净水菌均对其产生影响。氨氧化功能微生物主要集中在变形菌门,已知分类的种属相对丰度较低。反硝化功能微生物集中在变形菌门的6个属,群落存在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鸢尾与固定化净水菌在水体净化过程中具有显著作用,对水体细菌群落变化产生影响,并存在着一定的协同作用,其中,固定化净水菌的作用强于鸢尾。

分类号: X52`X173

  • 相关文献

[1]太湖流域直湖港支流龙延河水系鱼类集群现状. 王金庆,宋祥甫,刘福兴,邹国燕,付子轼,刘长娥,刘娅琴,潘琦,孙作登. 2011

[2]浮床水稻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及规律研究. 宋祥甫,邹国燕. 1998

[3]生物除磷微生物中磷代谢功能基因和调控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王智,许雷. 2008

[4]我国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布及其对鱼类的风险综述. 穆希岩,黄瑛,李学锋,王成菊,罗建波,邱静,沈公铭,李应仁. 2016

[5]就我国化肥使用中的几个热点问题谈些看法. 李家康,林葆. 2010

[6]合肥巢湖西部滨岸带湿地生态工程建设与探索. 董增林,苗作云,刘国锋. 2016

[7]化纤废水中污染物对大型溲繁殖的影响. 袁有宪,王会平. 1998

[8]加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刻不容缓. 刘凤之. 2015

[9]滇池流域保护地西芹施肥研究. 雷宝坤,段宗颜,张维理,杜彩艳. 2004

[10]控养速生植物治理污染水体的研究进展. 刘国锋,何俊,华伯仙,徐跑,吴霆,徐增洪. 2017

[11]污染河道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的探讨. 汤江武,王新,姚晓红,吴逸飞,柳永,孙宏. 2015

[12]低pH对鲤血流电解质的影响. 卢玲,卢健民. 2001

[13]滇池流域保护地西芹施肥研究. 雷宝坤,段宗颜,张维理,杜彩艳. 2004

[14]太湖水体微囊藻毒素变化及其与理化因子的关系. 耿志明,王澎,刘蔼民. 2012

[15]微生物技术在农业面源污染系统控制方案中的应用. 叶婧,耿兵,李红娜,朱昌雄. 2013

[16]控制农业源污染;共建美好家园. 张晴雯. 2015

[17]"第七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专题报告-科学施用肥料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张德纯. 2008

[18]腐植酸在环境领域的应用研究综述. 王一博,吕东妍,刘长勇,马献发. 2021

[19]养殖污染控制与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 朱昌雄. 2009

[20]嗜热四膜虫在评价珠江广州段水体中的应用初探. 刘雨果,杜进林,梁慧丽,王亚军,潘厚军.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