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感官描述语体系构建及团体标准《茶叶感官风味轮》解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颖彬
作者: 张颖彬;刘栩;鲁成银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茶叶;感官审评;茶叶感官描述语体系;茶叶感官风味轮
期刊名称: 中国茶叶
ISSN: 1000-3150
年卷期: 2023 年 010 期
页码: 31-36
摘要: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受其传统特色影响,无法在专家和消费者之间建立有效衔接,制约了消费者对茶叶感官品质的清晰理解。感官描述语极易受到不同文化、语言背景的影响,茶叶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饮品之一,随着市场对茶叶风味描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有必要建立基于中国语言背景的茶叶感官描述语体系,从而解决消费者喝茶喝不明白的情况。根据《感官分析方法学建立感官剖面的导则》(GB/T 39625—2020),通过文献查阅,并借鉴专家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茶叶感官风味轮》(T/CTSS 58—2022)快速高效地开发出了一套完整的基于中国语言背景的茶叶感官描述语言体系。文章对团体标准《茶叶感官风味轮》的制定与发布,标准内容,茶叶感官基元语素,颜色轮、香气轮、滋味轮的各级结构,以及合计155个属性等作了一一解读。
分类号: TS272.7
- 相关文献
[1]茶叶感官审评研究进展. 刘腾飞,田丽丽,姚元涛,贾厚振,王长君. 2014
[2]我国茶叶感官审评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张颖彬,王国庆,于良子,鲁成银. 2019
[3]6CW-6E型多管微波杀青干燥机杀青参数研究. 潘科,何萍,郑文佳. 2010
[4]普洱茶中氨基酸和茶多酚浸出规律的研究. 段学艺. 2010
[5]不同冲泡水温和时间对湄潭翠芽品质的影响. 张明露,管俊岭,赵曼,林杰,梁远发. 2012
[6]8份茶树新品系加工红绿茶的适宜性. 陈正武,陈娟,曹雨,郭燕,杨春,张小琴. 2016
[7]贵州不同栽培茶树品种红茶适制性分析. 陈娟,潘科,沈强. 2014
[8]普洱茶冲泡条件与水浸出物浸出规律研究. 段学艺,王家伦,陈正武. 2010
[9]澳洲坚果叶茶的品质特征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韩树全,罗立娜,范建新,刘荣,黄海,张燕,康专苗,何凤平. 2019
[10]4种风味铁观音的滋味成分分析. 陈键,宋振硕,王丽丽,陈林. 2018
[11]凤凰单丛主要品质成分比较. 晏嫦妤,罗军武,赵超艺,陈金华,黄建安. 2006
[12]红紫芽品种的茶类适制性研究. 王秋霜,曹冰冰,王青,秦丹丹,潘晨东,李波,李红建,方开星,倪尔冬,姜晓辉,吴华玲. 2022
[13]不同紫芽茶叶香气成分分析. 吴玲玲,梁光志,张秀芬,冯红钰,罗莲凤,覃仁源,李子平,莫小燕,刘汉焱. 2021
[14]补光萎凋对武义白茶品质影响研究. 周小芬,伍洵,汤玉平,林家正,涂政,虞舜杰,叶阳. 2020
[15]影响普洱熟茶香气品质的关键香气成分分析. 吕海鹏,张悦,杨停,施江,林智. 2015
[16]云南红碎茶品质特点的比较分析. 韩海华,梁名志,夏丽飞,陈继伟,李晓霞,罗琼仙,陈玫. 2013
[17]海南红碎茶电子舌技术应用及其与感官审评比较. 古小玲,刘栩,李达敏,李民. 2012
[18]适制蒙顶甘露茶树品种筛选. 叶玉龙,龚雪蛟,黄藩,刘东娜,李兰英,尧渝,罗凡. 2021
[19]江苏地区白化茶品质成分比较分析. 万青,胡雲飞,陆文渊,胡振民,李荣林,杨亦扬. 2017
[20]不同类型水质对龙井茶汤风味品质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龚芝萍,尹军峰,陈根生.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荧光方法在酶抑制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正浩;郝振霞;陈红平;鲁成银
关键词:酶抑制法;乙酰胆碱酯酶;荧光检测;农药残留;快速检测
-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非遗申报解读
作者:鲁成银
关键词:茶;制茶技艺;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茶叶》(GB 31608—2023)解读
作者:汪庆华;邢航;鲁成银;王晨;刘新
关键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茶叶;茶鲜叶;原料要求;感官要求
-
酸体系下改良分散固相萃取用于茶叶农残快速检测的前处理技术
作者:吴正浩;郑芹芹;郝振霞;王晨;陈红平;鲁成银
关键词:茶叶;基质干扰;前处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
-
冲泡用水对茶汤感官品质与理化指标的影响
作者:蔡华君;丁珎;涂津鹏;汪芳;尹军峰;刘栩
关键词:冲泡用水;六大茶类;感官品质;理化指标
-
加强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鲁成银
关键词:茶;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
-
茶叶基质对胆碱酯酶活性干扰水平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芹芹;金莉莉;吴正浩;陈红平;郝振霞;鲁成银
关键词:酶抑制法;茶叶;基质干扰;胆碱酯酶;农药残留;快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