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炭角菌化学成分的研究(英文)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兴娜

作者: 王兴娜;刘吉开;谭仁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炭角菌;化学成分;蒽酮;内酰胺

期刊名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ISSN: 1001-6880

年卷期: 2013 年 25 卷 12 期

页码: 1653-1657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得到大炭角菌子实体中的10个化合物,并运用氢谱、碳谱、二维核磁共振(1H-1HCOSY、HMQC、HMBC、NOESY)、高分辨质谱等光谱学方法鉴定这些化合物的结构。这10个化合物为xylarinone(1)、3,9-二羟基-3-甲基-6,8-二甲氧基-二氢蒽酮(2)、1-羟基-6,8-二甲氧基-2-甲基蒽醌(3)、xylactam(4)、neoechinulin A(5)、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6)、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7)、(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8)、棕榈酸(9)、(2S,2'R,3S,4R)-2-(2'-羟基-十八碳酰胺)二十二碳烷-1,3,4-三醇(10)。该10个化合物均为大炭角菌中首次分离得到。

分类号: R284.1

  • 相关文献

[1]大炭角菌子实体化学成分的研究. 王兴娜,黄午阳,刘吉开,谭仁祥,李春阳. 2012

[2]优化蒽酮比色法测定甜玉米中可溶性糖的含量. 李晓旭,李家政. 2013

[3]缬草研究进展. 魏桂民,李德文,王少铭,于二汝,罗莉斯,王军. 2016

[4]不同产地发菜的营养成分分析. 陈海燕,陈伟. 2011

[5]青海和内蒙古发菜土壤化学成分及微生态环境研究. 陈海燕,陈伟,吴畏,沈明. 2013

[6]金荞麦的化学成分、生理功能及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谭露霖,艾蓉,罗文菊,薛红,邓蓉. 2016

[7]薄盖灵芝菌粉主要成分分析及安全毒理学试验. 陈体强,李开本,方忠王,张芸,兰良程. 2004

[8]异樟叶精油的抑菌活性及其化学成分. 胡文杰,李冠喜,曹裕松,柯坫华,周升团. 2014

[9]不同产地太子参中化学成分分析. 林茂,郑炯,杨琳,陈娅娅,王沁. 2012

[10]腊梅花精油化学成分分析(英文). 沈强,刘晓博,张小琴,司辉清. 2014

[11]氮气厌氧处理对茶叶γ-氨基丁酸及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沈强,张建,罗显扬,郑文佳,喻云春. 2012

[12]鱼腥草挥发油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吕都,刘嘉,刘辉,王辉,李俊,刘永翔. 2016

[13]乌龙茶品种与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林郑和,郝志龙,陈良城,高水练. 2004

[14]岭头单丛茶渥堆期间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变化研究. 黄国滋,赖兆祥,卓敏,黄华林,赵超艺,陈栋. 2008

[15]冬虫夏草头孢菌液体培养和化学成分分析. 陈济琛,林新坚,郑力,郑时利. 1998

[16]桑黄栽培子实体成分分析及其显微形态观察. 陈体强,吴锦忠,纪建英,徐洁. 2005

[17]茶树花的化学成分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崔晓明,喻云春,张广成,葛衡. 2012

[18]贵定鸟王种与福鼎种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黄冬福,张珍明,陈会明,罗文敏,林昌虎. 2014

[19]光枝勾儿茶的研究进展. 唐远江,尚以顺,周思旋,杨粤黔,余波,杨何. 2018

[20]多花木蓝抑菌活性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毛心莹,苏生,曹红旗,沈玲,韩永芬,李.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