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鲜叶采前诱导和采后加工对类胡萝卜素及其衍生香气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施江
作者: 施江;王佳童;彭群华;吕海鹏;Susanne Baldermann;林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类胡萝卜素;香气成分;红茶;绿茶;靶标代谢组学
期刊名称: 中国食品学报
ISSN: 1009-7848
年卷期: 2023 年 23 卷 004 期
页码: 365-376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类胡萝卜素是茶叶中重要的脂溶性色素成分,也是多种关键香气物质形成的前体.利用靶标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对茶树鲜叶中类胡萝卜素含量进行绝对定量,其总含量为(859.98±60.20)μg/g,其中叶黄素含量最高为(405.06±17.71)μg/g.制作的成品红茶中类胡萝卜素总量为(406.17±32.21)μg/g,成品绿茶中为(433.95±36.21)μg/g,与鲜叶中的含量相比,下降幅度超过50%.外源茉莉酸甲酯诱导茶树鲜叶后,鲜叶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发生显著变化.利用诱导12 h后的茶鲜叶加工得到的成品红茶中的类胡萝卜素总量为(439.70±31.35)μg/g,而绿茶中类胡萝卜素总量达到(682.69±46.12)μg/g.诱导24 h后鲜叶加工制得的红茶与绿茶中14种类胡萝卜素衍生香气成分显著增加,尤其是β-大马酮,β-紫罗兰酮、香叶基丙酮以及二氢猕猴桃内酯相对含量增加>2倍.结论:利用外源茉莉酸甲酯诱导提高茶树鲜叶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研究采后茶树鲜叶中类胡萝卜素在红茶和绿茶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明确诱导12h和24h的鲜叶制作的成品茶香气品质显著提升,类胡萝卜素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利用外源诱导提升茶树鲜叶品质提供理论基础.
分类号: TS272.5
- 相关文献
[1]黔茶1号试制红茶、绿茶和黄茶的品质研究. 沈强,张小琴,罗金龙,杨肖委,刘晓霞,周良书,郑文佳. 2023
[2]8份茶树新品系加工红绿茶的适宜性. 陈正武,陈娟,曹雨,郭燕,杨春,张小琴. 2016
[3]茶叶香气成分中芳樟醇旋光异构体的分析. 杨停,朱荫,吕海鹏,马成英,张悦,施江,刘爽,林智. 2015
[4]不同季节翠玉品种3大茶类生化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潘顺顺,赖幸菲,孙伶俐,黎秋华,向丽敏,孙世利. 2017
[5]三类茶中茶氨酸、咖啡碱及多酚类的比较分析. 陈小强,叶阳,成浩,尹军峰,孙成. 2007
[6]湖南红、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禹利君,包小村. 2009
[7]3类茶中水溶性多糖及蛋白质的含量分析. 叶阳,陈小强,苏丽慧,唐东东. 2008
[8]黄山夏季鲜叶绿茶和红茶适制性研究. 雷攀登,黄建琴,周汉琛,胡善国,丁勇. 2016
[9]金萱品种夏暑茶类的生化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赖幸菲,孙世利,李裕南,庞式,李振声,潘顺顺. 2015
[10]黄化茶树新品种‘茗冠’多茶类品质差异分析. 游小妹,韩奥迪,李鑫磊,孔祥瑞,钟思彤,郭玉琼,单睿阳,陈常颂. 2023
[11]茶叶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及机理. 施江,张盛,陈爱陶,林智. 2019
[12]加强名优绿茶生产技术研发 促进湖南茶叶稳步发展. 郑宏发,常硕其,黄怀生,袁英芳,黄仲先. 2008
[13]中国和印度茶叶出口竞争力比较. 赵长和. 2016
[14]红绿茶兼制型全自动生产线设计与应用. 包小村,汤哲,黄怀生,赵熙,周建勇,朱克军. 2015
[15]普洱茶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东方,何普明,林智. 2007
[16]安徽红绿茶中主要生化成分构成特点研究. 赵和涛. 1991
[17]茶树新梢中主要游离氨基酸含量及组成对茶树品种品质的影响. 魏芳华,李春华. 1994
[18]中国茶业战略转移的思考. 张顺高,梁凤铭,王海思. 1988
[19]4个特色保靖黄金茶茶树新品系植物学特征及红、绿茶适制性研究. 宁静,刘振,刘文武,王俊华,罗金波,向天颂,龙秀姣,张爱花,赵洋,杨培迪,成杨,璩馥榕,李健权. 2024
[20]绿茶及红茶中游离氨基酸对映异构体的分布特征及呈味特性. 李玮轩,邵晨阳,严寒,张悦,吕海鹏,林智,朱荫.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响应面法优化广叶绣球菌蛋白制备工艺及其体外抗消化道肿瘤活性评价
作者:李秀杰;冯彩玲;杨驰;林智;吴建国;吴岩斌
关键词:绣球菌;蛋白;响应面法;工艺优化;抗消化道肿瘤活性
-
基于代谢组学的不同贮藏年份紧压寿眉白茶化学成分分析
作者:孙若璠;高健健;周丹阳;谭俊峰;林智;戴伟东
关键词:年份白茶;贮藏;N-乙基-2-吡咯烷醇取代黄烷醇类化合物;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代谢组学
-
基于代谢组学的绿茶热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规律解析
作者:于帅;许继业;胡争艳;高健健;陈丹;谭俊峰;林智;戴伟东
关键词:绿茶;热加工过程;代谢组学;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化学成分
-
动态顶空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质谱联用技术解析不同品种烘青绿茶的挥发性成分
作者:李玮轩;解东超;邵晨阳;张悦;吕海鹏;林智;杜琪珍;朱荫
关键词:烘青绿茶;茶树品种;挥发性成分;动态顶空萃取联合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气相色谱-嗅觉测量-质谱;关键嗅感物质
-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的冬桑复合茶化学成分比较分析
作者:孙淑娟;施江;李汉兴;刘露民;彭群华;吕海鹏;林智
关键词:冬桑复合茶;香气;非挥发性成分;代谢组学
-
竹沥茶化学成分及其体外生物活性
作者:许继业;彭佳堃;高健健;李亚隆;孙若璠;易景波;匡蓓;戴伟东;谭俊峰;林智
关键词:竹沥;茶;香气;滋味;血糖;血脂
-
云南特有"藤条茶"品质化学成分分析
作者:方成刚;杨高中;杨莹彪;张丽秋;陈霞;李连超;吕海鹏;林智
关键词:藤条茶;感官审评;化学成分;挥发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