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管理模式对茶树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尹晓雷

作者: 尹晓雷;刘旭阳;金强;李先德;林少颖;阳祥;王维奇;张永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器官;生态化学计量学;变异来源;异速生长关系;茶园

期刊名称: 植物生态学报

ISSN: 1005-264X

年卷期: 2021 年 007 期

页码: 749-75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植物不同器官的碳(C)、氮(N)、磷(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能够反映植物内部的养分分配与平衡关系。该研究以福建安溪3种不同管理模式的铁观音茶园为研究对象,设置了常规管理模式下的茶园(M1)、间作套种模式下的茶园(M2)和现代技术管理模式下的茶园(M3)3种样地,分析茶树根、茎、叶器官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养分的变异特征与异速生长关系。结果表明:M2和M3管理模式下茶树根、茎、叶N、P含量均显著高于M1管理模式, C含量差异不明显;茶树根、茎、叶C:N、C:P、N:P均表现为M1> M2> M3。茶树不同器官C、N、P含量差异较大,根据变异来源分析,管理模式因素对C、N、P含量变异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根茎叶N-P的异速生长关系表明茶树不同器官的养分需求存在相似性;土壤pH和容重是影响C:N、C:P、N:P的重要因素,而土壤含水量和盐度对茶树根和叶C含量的影响较大。总体来讲,间作套种以及现代化滴灌、水肥等管理模式可以改善茶树对养分的吸收效率,对解决土壤养分不均衡问题具有正面效应。

分类号: S571.1

  • 相关文献

[1]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 var.mongolicum)构件生物量分配特征对土壤类型的响应. 王培源,杨昊天,张雪,刘秉青,李云飞,蒋齐,王占军,吴旭东,刘立超. 2023

[2]基于曲线回归的肉仔鸡体组成及体组分间异速生长关系的研究. 李勇,蔡辉益,刘国华,杨志刚,常文环,张姝. 2010

[3]氨基酸态氮和硝态氮混合营养下番茄生长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袁伟,董元华,王辉. 2010

[4]小青菜对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袁伟,董元华,王辉. 2010

[5]菜园土壤不同施肥模式下小青菜生长和品质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袁伟,董元华,王辉. 2010

[6]氮素添加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长芒草氮磷重吸收率及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安卓,牛得草,文海燕,杨益,张洪荣,傅华. 2011

[7]贺兰山青海云杉针叶C、N、P含量及其计量比随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 任运涛,徐翀,张晨曦,张宝林,傅华. 2017

[8]阿拉善荒漠区6种主要灌木植物叶片C:N:P化学计量比的季节变化. 牛得草,李茜,江世高,常佩静,傅华. 2013

[9]水域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 王芳,国先涛,董双林. 2015

[10]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群落C、N、P生态化学计量的关系. 陈军强,张蕊,侯尧宸,马丽娜,丁路明,龙瑞军,尚占环. 2013

[11]不同生长环境对红萍生长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余涛,郑向丽,徐国忠,王俊宏,黄毅斌. 2019

[12]祁连山中部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张光德,赵传燕,戎战磊,毛亚花. 2019

[13]河西走廊藜麦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对物候期的响应. 刘敏国,王士嘉,陆姣云,杨梅,杨惠敏. 2018

[14]贺兰山青海云衫针叶C、N、P含量及其计量比随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 任运涛,徐翀,张晨曦,张宝林,傅华,牛得草. 2017

[15]生态系统恢复后干热河谷植物叶片N、P、K含量及物种优势度的变化. 闫帮国,何光熊,李纪潮,钱坤建,奎建蕊,潘志贤,史亮涛,纪中华. 2013

[16]紫花苜蓿生物量空间层次分布与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对P添加的响应. 刘文兰,师尚礼,田福平,罗永忠. 2017

[17]水分对不同生育时期紫花苜蓿茎叶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陆姣云,杨惠敏,田宏,张鹤山,熊军波,刘洋. 2021

[18]水分对不同生育时期紫花苜蓿茎叶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陆姣云,杨惠敏,田宏,张鹤山,熊军波,刘洋. 2021

[19]苜蓿杂草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不同播种方式的响应. 轩诗壮,苗福泓,赵怡然,王国良,孙惠文,吕祥永,孙娟. 2021

[20]中国草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 刘文亭,卫智军,吕世杰,孙世贤.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