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牧草饲用成分在植株中的分布规律及其适宜刈割高度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许能祥

作者: 许能祥;董臣飞;张文洁;程云辉;顾洪如;丁成龙

作者机构:

关键词: C4牧草;植株部位;饲用品质;分布规律

期刊名称: 中国草地学报

ISSN: 1673-5021

年卷期: 2021 年 001 期

页码: 34-4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收获期将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orghum sudanese)、玉米(Zea mays)和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3种C4禾本科牧草不同节位的茎秆、叶片和叶鞘分离,分别测定其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以及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等饲用品质性状。结果表明:玉米IVDMD和CP含量最高,显著高于高丹草和象草(P<0.05);玉米和高丹草的NSC含量显著高于象草(P<0.05);象草NDF和ADF含量最高,玉米的最低。玉米叶片CP含量高于茎秆和叶鞘,但象草和高丹草茎秆CP含量显著高于叶片和叶鞘(P<0.05);象草CP含量随着节位的降低逐渐升高,高丹草则相反。3种C4牧草不同节位叶鞘和叶片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极显著低于茎秆(P<0.01),其中高丹草茎秆WSC含量显著高于玉米(P<0.05),象草的最低;高丹草倒3~4节茎秆中的WSC含量最高,倒9~10节显著降低;玉米倒3节后茎秆中的WSC含量逐节升高,倒8~10节最高;象草茎秆WSC含量呈现V字形变化,倒1~4节逐节下降,随后逐节升高,倒11节最高。因此收获玉米应降低留茬高度,而高丹草和象草适宜刈割高度分别为倒8节和倒11节。

分类号: S54

  • 相关文献

[1]鲜食玉米采穗后不同植株部位饲用品质的变化及适宜收获方式研究. 董臣飞,许能祥,丁成龙,顾洪如,张文洁. 2019

[2]高寒沙地人工林的气流场特征与防风功能. 吴汪洋,张登山,田丽慧. 2020

[3]新疆草地甲螨分布规律研究. 郑经鸿,王丽真,张兴亚,王新华,薄新文. 1993

[4]鸡舍环境中积尘真菌的空间分布研究. 郭静,王雅玲,王钰卓,胡敏锐,高晓梅,吴迪,宋丽,彭红艳. 2008

[5]灵武长枣树根系观察. 雍文,魏卫东,马振江,杜玉泉,咸慧智,喻菊芳. 2006

[6]美味牛肝菌全基因组SSR位点的分布规律研究. 王莹,陈明杰,汪虹,鲍大鹏. 2015

[7]海南岛儋州橡胶林生态系统氮储量研究. 范美莉,王旭,吴志祥,陈德祥,杨锋. 2013

[8]夏季立体养殖肉鸡舍细菌气溶胶分布规律研究. 牛晋国,申李琰,任彬琳,薛华伟. 2018

[9]克氏原螯虾对2种材质洞穴的选择和空间分布研究. 骆磊,黄建华,刘栋梁,谭理琦,江世贵,周发林,姜松,杨其彬,杨丽诗. 2019

[10]克氏原螯虾对2种材质洞穴的选择和空间分布研究. 骆磊,黄建华,刘栋梁,谭理琦,江世贵,周发林,姜松,杨其彬,杨丽诗. 2019

[11]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鸭疫里默氏菌在组织中的分布规律. 陶志云,徐文娟,施祖灏,朱春红,章双杰,宋卫涛,刘宏祥,李慧芳. 2021

[12]水稻DUS测试中主要数量性状分布规律的研究. 侯佳明,王威,周海涛,郝彩环,赵家山,王凤华. 2012

[13]黄海中国对虾环境DNA(eDNA)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钱瑭毅,王伟继,李苗,单秀娟,金显仕. 2021

[14]腰果外形尺寸分布规律的确定性研究. 刘义军,朱德明,黄茂芳,刘洋洋. 2014

[15]云南稻种主要性状多样性分布中心及其规律研究. 曾亚文,李自超,杨忠义,王象坤,申时全,张洪亮,陈于敏. 2000

[16]棉花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微卫星分布规律研究. 刘方,周忠丽,王星星,王春英,王玉红,王坤波. 2015

[17]干热河谷罗望子不同器官中20种无机元素分布规律研究. 杨晓琼,何璐,袁建民,许智萍,雷虓. 2023

[18]辣椒在不同施硒水平下硒累积规律. 余小兰,张静,李光义,邹雨坤,刘景坤,李勤奋,李晓亮. 2021

[19]林地土壤微生物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酶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王冠玉,周远和,张辉,黄蓉,郭丽娟,温国泉. 2012

[20]大球盖菇鲜品各等级菇在栽培过程中的分布规律及经济效益分析. 叶建强,蓝桃菊,黄卓忠,陈丽新.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