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茶纯露挥发性成分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徐晓俞

作者: 徐晓俞;李程勋;李爱萍;郑开斌;潘键;侯明香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茶叶;肉桂茶纯露;挥发性成分;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科技

ISSN: 0253-2301

年卷期: 2024 年 55 卷 006 期

页码: 49-55

摘要: 分析肉桂茶纯露和茶叶之间挥发性成分差异,为肉桂茶纯露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顶空-气质联用法检测肉桂茶茶叶和水蒸气蒸馏提取的肉桂茶纯露中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从肉桂茶纯露和茶叶中分别鉴定出55种、12种挥发性成分,含醇类、醛类、萜烯类、酯类、生物碱类、酮类等10类成分,其中肉桂茶纯露以醇类成分的数量最多,达10种,醛类成分的相对含量最高,达38.92%,相对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有2-甲酰组胺、2,4a,5,6,7,8,9,9a-八氢-3,5,5-三甲基-9-亚甲基-1H-苯并环庚烯、S-甲基-半胱氨酸、异丁醛、2-甲基丁醛、异戊醛、正己醛,相对含量分别为17.91%、15.20%、14.51%、14.37%、11.93%、7.91%、3.41%。肉桂茶纯露能很好的还原茶叶的香气,且香气成分数量和种类更多,香气层次更丰富,具有花香、果香等多种香韵。

分类号: TS272.59%O657.63

  • 相关文献

[1]顶空-气质联用法测定柠檬香茅叶片和叶中脉的挥发性成分. 李海明,吴水金,黄惠明. 2019

[2]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固样方法对茶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李炫烨,陈思,刘毓婕,陈亮,俞晓敏,马建强. 2022

[3]茶叶中挥发性成分对映异构体研究进展. 穆兵,吕海鹏,朱荫,林智. 2018

[4]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分析芝麻油和芝麻香精的挥发性成分. 秦早,杨冉,高桂园,黄纪念,陈晓岚,屈凌波. 2012

[5]微波干燥对芝麻品质特性的影响. 张丽霞,张勋,宋国辉,王静博,黄纪念,赵福利. 2016

[6]红外干燥对芝麻品质的影响. 张丽霞,张勋,孙佳佳,黄纪念. 2015

[7]焙炒时间对芝麻油风味及芝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赵赛茹,张丽霞,黄纪念,芦鑫,艾志录. 2016

[8]4类干制食用菌风味成分的GC-MS分析. 刘璐,乔宇,廖李,高虹,史德芳,薛淑静,李露,段秀辉,程薇. 2014

[9]不同芥菜的滋味及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 罗耀华,刘晓鸣,李月,江玉琴,罗凤莲. 2018

[10]焦盐辣椒粉加工工艺优化及其挥发性成分分析. 熊学斌,夏延斌,张晓,邓后勤. 2012

[11]鲢鱼体内挥发性成分测定及其产生机理初探. 杨玉平,熊光权,程薇,王易芬,李小定,廖涛,乔宇,耿胜荣,李新,林若泰,吴文锦. 2010

[12]不同干制工艺对野山椒粉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熊学斌,夏延斌,邓后勤,吴灿. 2012

[13]冷冻干燥温度对荠菜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张丽,刘腾飞,薛妍君,杨代凤,董明辉,汝骅,郁志芳. 2015

[14]GC-MS法研究玫瑰香葡萄果实中的香气成分. 刘波,孙玉霞,赵新节,王晓,杜金华. 2005

[15]3种干燥方式对香菇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涂宝军,陈尚龙,马庆昱,叶莉,冯谈. 2014

[16]烹制加工对板栗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罗凤莲,夏延斌,欧阳建勋,王燕. 2013

[17]大葱提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抑菌活性研究. 杨粟艳,刘长远,浦铜良,赵奎华,苗则彦,梁春浩,王辉. 2009

[18]辣椒汁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唐鑫,夏延斌,吴灿. 2014

[19]不同品种辣椒粉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熊学斌,夏延斌,张晓,邓后勤. 2012

[20]0℃气调包装对鲟鱼籽酱Huso dauricus *Acipenser schrenckii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及分析. 周婷,何丹,黄卉,郝淑贤,李来好,魏涯,岑剑伟.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