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玉米与温带玉米种质杂交农艺性状的差异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董海合

作者: 董海合;李凤华;才卓;杨兆顺;楼辰军;钱芳;张旭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热带种质;农艺性状;差异;杂交后代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05 年 20 卷 05 期

页码: 21-2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热带玉米和温带玉米为亲本,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种质玉米杂交后代农艺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苗期全株干物质积累量温×温>热×热>热×温,地上部干物质量热×热>热×温>温×温,地下部分表现趋势与地上相反;生长初期株高温×温>热×温>热×热,随着生长进程的推移,组合间株高呈现出相反的趋势;不同种质间杂交后代苗期叶片数和出叶速率没有明显差异;杂交组合中含热带种质的比例越高,最大面积叶片出现的高度越高,面积较大的叶片数相对较多;热带种质所含比例越大,后代雄穗分支数越多。热带种质带来的株高增加,主要源于植株中下部节间的伸长。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热带种质与温带种质杂交种穗部性状遗传研究. 万立波,桑健,臧宏图,贺长健,高玉山,万丽红. 2006

[2]热带玉米种质粗缩病抗性鉴定与种质创新利用. 孟庆长,郑飞,季爱民,陈艳萍,赵文明,孔令杰,张美景,袁建华. 2012

[3]热带玉米种质Pop49选系配合力分析. 杨俊品,周家华,黄宜祥,曾松,李远春. 2000

[4]东北春玉米区热带种质利用研究. 董海合,李凤华,任军,周旭东,冯芬芬,田讯. 2001

[5]高诱1号及改良系对热带玉米种质的单倍体诱导研究. 周锦国,谭贤杰,覃兰秋,曾艳华,谢和霞,谢小东,程伟东. 2015

[6]老挝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及杂种优势群划分. 江禹奉,Phongdara Bounsavath,程伟东,周海宇,谢小东,周锦国,谢和霞,覃兰秋,时成俏. 2020

[7]以热带种质改良我国地方玉米遗传类群抗病性效果研究. 李哲,石清琢,王延波,孙永风. 2003

[8]玉米南方锈病抗性新种质的筛选. 姚国旗,曹冰,单娟,王云祥,韩志景,汪黎明. 2014

[9]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在我国利用研究. 赵立强,姚文华,番兴明. 2013

[10]温热带玉米种质改良系配合力分析及杂种优势群划分. 姚文华,黄云霄,蒋辅燕,陈秀华,汪燕芬,罗黎明,张培高,尹兴福,何羊涛. 2019

[11]利用桥梁亲本导入玉米热带种质优良基因的研究. 高增玉,武玉华,和剑涵,王江浩,陈希勇. 2013

[12]利用Suwan_1改良Mo17效果的研究. 常华章,荆绍凌. 2000

[13]24份热带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邹成林,谭华,黄开健,黄爱花,翟瑞宁,莫润秀,韦新兴,杨萌,吕巨智,黄艳芬. 2022

[14]利用花粉诱变技术改造热带玉米种质的研究. 李海军,张丽华,祝丽英,刘志增,池书敏,张文英. 2005

[15]利用热带材料改良温带玉米种质研究进展. 杨金兰. 2008

[16]向日葵亲本和杂交后代的相互关系研究. 雷中华,向理军,石必显,陈跃华. 2010

[17]黍和稷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 王纶,王星玉,王海岗,曹晓宁,刘思晨,陈凌,王君杰. 2019

[18]30个水稻杂交组合在四川南部农艺性状差异研究. 林纲,赵德明,李云武,贺兵,江青山. 2014

[19]转基因抗虫棉在新疆的表现研究. 师维军,李雪源,徐利明,乌买尔江. 2000

[20]玉米和类玉米杂交后代异染色质纽重复序列的遗传稳定性. 覃兰秋,谢莉,周锦国,谭贤杰,江禹奉,谢和霞,谢小东,程伟东.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