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供氮水平下玉米生产力的杂种优势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钱春荣

作者: 钱春荣;于洋;郝玉波;宫秀杰;姜宇博;李梁;吕国依;杨忠良;王俊河;侯国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生产力;杂种优势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22 年 005 期

页码: 108-1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2个杂交种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研究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生产力对供氮水平的响应及不同供氮水平下生产力的杂种优势特征。结果表明,吉单27的单株子粒产量对供氮水平的响应趋势与其父本四144相同,施氮量在0~150 kg/hm~2范围内,随施氮水平增加子粒产量呈递增趋势;施氮量超过150 kg/hm~2后,单株子粒产量对增施氮肥无响应。四单19的单株子粒产量对供氮水平的响应趋势与其母本444相同,施氮与不施氮处理间差异显著,75、150、225和300 kg/hm~2 4个供氮水平下差异不显著,其父本Mo17对施氮与不施氮及不同供氮水平的变化均没有响应。吉单27和四单19两个品种的单株干物质积累与子粒产量的中亲优势、超亲优势和相对优势对供氮水平的响应趋势明显不同,吉单27的杂种优势随施氮量增加呈下降趋势,四单19的杂种优势随施氮量增加呈增长趋势。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玉米田养鹅系统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杂草生物量关系研究. 王树文,陈双龙,张永锋,边步云,赵新颖,李晓辉,李淑芳,李忠和. 2019

[2]半干旱区地膜覆盖及补灌对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郑立龙. 2015

[3]春玉米中单909农艺性状和产量对密植的响应及其在东北不同区域的差异. 宋振伟,齐华,张振平,钱春荣,郭金瑞,邓艾兴,张卫建. 2012

[4]广适高产玉米杂交种金玉506穗部性状改良效应. 郭向阳,兰琴英,王安贵,祝云芳,刘鹏飞,陈泽辉. 2017

[5]玉米4类种质杂种优势利用模式. 刘祥,李凤艳,彭泽斌,刘新芝,张兴华,韦继兴. 2000

[6]SUWAN种质选系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研究. 陈泽辉,高翔. 2000

[7]玉米种子杂种优势的利用. 王浩,贾刚民,赵文耀,崔钢钦. 2001

[8]玉米自交系遗传距离及其与杂种优势关系的初步研究. 郑永战. 1993

[9]玉米Tuxpeno种质与我国骨干系间杂种优势的关系. 郭向阳,陈泽辉,祝云芳,王安贵,邬成,李娟. 2011

[10]玉米氨基酸含量的杂种优势分析. 祁新,赵颖君,梁军,邬信康. 2001

[11]不同密度条件玉米株系间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研究. 金明华,李继竹,于铁,杨巍,杨伟光. 2009

[12]辽宁省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产量及杂种优势比较. 王亮,周旭梅,景希强,张宝石,李晓辉. 2010

[13]玉米自交系YJ7不同密度下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分析. 张振良,陆虎华,陈国清,郝德荣,吴嘉点. 2015

[14]玉米Lancaster种质改良系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 李洋,慈佳宾,董莹,孙贵星,张艳辉,杨伟光. 2015

[15]玉米理想株型研究进展. 贾波,谢庆春,倪向群. 2012

[16]玉米无叶舌种质与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魏宏斌,邓利爱,郭锐,戴国富,卜鸿吉. 2014

[17]七个玉米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金振国,高利,孙艳杰,石运强,邵勇,魏国才,南元涛,邵珊珊,史淑春. 2018

[18]利用三重测交群体解析玉米穗部性状杂种优势遗传学基础. 周玲,张体付,梁帅强,陆海燕,吕远大. 2017

[19]玉米雌穗发育杂种优势相关miRNA的研究. 王琪月,孟淑君,张柯,张战辉,汤继华,丁冬. 2018

[20]玉米Suwan和Iodent改良系育种应用探索与分析. 郭向阳,吴迅,王安贵,刘鹏飞,涂亮,祝云芳,王良发,陈泽辉.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