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品主要真菌毒素污染检测、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志霞

作者: 李志霞;聂继云;闫震;张晓男;关棣锴;沈友明;程杨

作者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农业部果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兴城)

关键词: 果品;真菌毒素;展青霉素;黄曲霉毒素;链格孢毒素;赭曲霉毒素A;风险评估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7 年 50 卷 02 期

页码: 332-34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果品在生产、贮运过程中易发生真菌性病害,不但可引起腐烂或腐败,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部分霉菌还可能产生真菌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真菌毒素是一类由丝状真菌在适宜条件下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是继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后,影响果品质量安全的又一类关键风险因子,具有强毒性。大量研究表明,真菌毒素可致DNA损伤,低浓度下即可对人和动物健康造成危害,使肝脏、肾脏和胃肠道发生病变,并且可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研究真菌毒素的污染状况,进行精准检测、风险评估和控制,对于果品质量安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展青霉素(Patulin,PAT)、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链格孢毒素(Alternaria toxins)和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存在于果品中的主要真菌毒素种类,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分别将PAT、AFB1、AFM1和OTA列为第3类、1类、2B类和2B类致癌物质。通常果品中检出的真菌毒素含量极低,因此对检测方法的要求较高,目前主要的分析方法有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含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含质谱联用)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等,但往往由于化学结构和性质各异,无法采用一种标准方法完成对所有真菌毒素的定量测定。因此,筛选准确、高效、快速的检测方法也是该领域当今的研究热点。迄今为止,已有80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果品中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来保护消费者健康,但均未涉及链格孢霉毒素。许多国家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真菌毒素风险评估研究,基于毒理学数据的评估结果表明,大多情形下通过果品摄入的真菌毒素水平极低,不会对居民健康产生危害。果品中的真菌毒素可采用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进行防治、降解和控制,但无法将被真菌毒素污染后产品中的毒素完全脱除,果品中真菌毒素污染重在"防"而非"除"。本文从果品中主要真菌毒素的种类、污染状况、毒性、检测方法、限量标准、风险评估及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概述,同时,对果品中真菌毒素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

分类号: R155.54

  • 相关文献

[1]果品及其制品展青霉素污染的发生、防控与检测. 聂继云. 2017

[2]果品及其制品中赭曲霉毒素A污染的发生、控制和检测. 王刘庆,姜冬梅,王瑶,王蒙. 2018

[3]来源于传统发酵乳制品的植物乳杆菌对赭曲霉毒素的吸附作用研究. 赵琳,金海涛,张瑞英,张筠,任洪波,马文琼,兰静,孙向东. 2019

[4]UPLC-MS/MS法测定生咖啡中的赭曲霉毒素A. 乐渊,刘春华,徐志,万瑶,苟亚峰. 2012

[5]果品中真菌毒素的污染、毒性、生物合成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沈友明,聂继云,李志霞,李海飞,毋永龙,张建一. 2018

[6]果品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研究现状与展望. 叶孟亮,聂继云,徐国锋,郑丽静. 2016

[7]中国花生黄曲霉毒素风险评估中膳食暴露非参数概率评估方法. 丁小霞,李培武,白艺珍,周海燕,印南日. 2011

[8]应用暴露限值法评估中国花生黄曲霉毒素风险. 白艺珍,丁小霞,李培武,周海燕,印南日. 2013

[9]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对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影响的研究. 戴显红,丁小霞,李培武,陈琳,姜俊,贾明明. 2017

[10]农产品黄曲霉毒素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李培武,丁小霞,白艺珍,周海燕,印南日. 2013

[11]饲用草产品主要真菌毒素污染检测、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进展. 李宇宇,贾玉山,格根图,王志军,都帅,孙林,降晓伟,吴洪新,侯美玲,陈喜梅. 2021

[12]中国谷物真菌毒素污染研究现状. 李雅静,秦曙,杨艳梅,孙红霞,乔雄梧,李晋栋. 2020

[13]农产品真菌毒素混合污染与累积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武琳霞,李培武,丁小霞,岳晓凤,白艺珍. 2018

[14]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小麦中19种真菌毒素. 郑嘉,王红旗,刘继红,曹成,刘冬梅,王允,赵光华,郭子宁. 2022

[15]我国粮油作物产品真菌毒素风险评估现状与对策探讨. 白艺珍,李培武,丁小霞,周海燕,印南日. 2015

[16]黑斑病对新疆红枣营养成分的影响. 范盈盈,胡东强,张锐利,李晓龙,何伟忠,华震宇,李静,武爱波,王成. 2020

[17]鲜食葡萄表皮生物性危害因子及链格孢毒素分析. 张伟,刘保友,臧宏伟,鹿泽启,张悦丽,刘传德. 2019

[18]短波紫外线处理对3种链格孢毒素的降解作用研究. 李祖梁,姜楠,王刘庆,王蒙,朱璇. 2019

[19]农产品中链格孢毒素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 范盈盈,马玉珊,田维娜,刘峰娟,王艳,王成. 2020

[20]谷物中链格孢毒素的研究进展. 闫璐,高贵田,哈益明,范家霖,陈云堂.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