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甜高粱茎秆节间锤度变化规律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艳秋

作者: 王艳秋;邹剑秋;张志鹏;朱凯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粱;节间;锤度;能源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7-4333

年卷期: 2010 年 15 卷 05 期

页码: 12-1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辽甜1号和辽甜3号为试材,在灌浆期、乳熟期和成熟期进行锤度测定,分析了各期茎秆节间锤度的变化规律、各节间锤度与全茎秆锤度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甜高粱茎秆锤度随着生长发育进程的延续而逐渐提高,成熟期达到高峰,高锤度的节间数也相应增多。灌浆期、乳熟期和成熟期3个时期茎秆节间的锤度均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节间糖分分布呈抛物线状,茎秆中上部糖分变化活跃且含量较高;辽甜1号和辽甜3号茎秆锤度均以第6节为最高;不同节间锤度与全茎秆锤度标准差变幅呈"W"型曲线变化趋势;辽甜1号和辽甜3号可分别以节间锤度平均值第(3+9)节间/2和第(4+10)节间/2代表全茎秆锤度。

分类号: S566.5

  • 相关文献

[1]低温胁迫对不同抗寒性甘蔗品种节间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李素丽,李琼,李志刚,梁和. 2013

[2]不同类型水稻茎秆维管束的研究第1报茎秆大、小维管束数的类型间差异. 彭应财,徐正进,陈温福,张龙步,张俊国. 1991

[3]直播稻品种的筛选与育种策略. 景德道,余波,钱华飞,盛生兰,林添资,胡春明,张继本,刁立平,龚红兵,周义文,李闯. 2008

[4]甘蔗节间蛋白质含量与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 李杨瑞,陈如凯,杨丽涛. 2003

[5]基于同化物分配的冬小麦节间形态参数模型. 陈昱利,杨平,张文宇,张伟欣,诸叶平,李世娟,巩法江,毕海滨,岳霆,曹宏鑫. 2017

[6]小麦株高及节间长度的杂种优势和遗传分析. 姚金保,任丽娟,张平平,杨学明,马鸿翔,姚国才,张鹏,周淼平. 2011

[7]花果两用观赏桃新品种——满天红. 朱更瑞. 2008

[8]矮败麦的生长发育特性及传粉特点分析. 孙家柱,郭仁峻,尹峻玉,王卫红,田立平,孟荣华. 2001

[9]甘蔗节间Mg~(2+)-ATP酶活性与节间生长的关系. 李杨瑞,陈如凯,杨丽涛. 2003

[10]控制水稻金黄色颖壳与节间基因OsCAD2的图位克隆. 王宏,张迎信,孙廉平,孟帅,徐鹏,吴玮勋,程式华,曹立勇,沈希宏. 2017

[11]不同品种甜高粱秸秆在不同储藏方式中形状变化研究. 叶凯,涂振东,再吐尼古丽·库尔班. 2009

[12]不同品种甜高梁秸秆在不同储藏方式中形状变化研究. 叶凯,涂振东,再吐尼古丽·库尔班. 2009

[13]不同肥料配施处理对甜高粱产量及锤度的影响. 朱敏,叶凯,再吐尼古丽·库尔班,涂振东,冯国郡,郭建富. 2012

[14]甜高粱茎秆不同方式贮存效果的研究. 冯国郡,涂振东,再吐尼古丽·库尔班,柴雪芹,叶秀娟,向丽,叶凯. 2009

[15]甜高粱茎节锤度与茎秆平均锤度的关系研究. 冯国郡,王兆木,贾东海. 2008

[16]不同基因型饲用甜菜生长动态研究. 王方,刘建华,冉生斌,马小黎. 2019

[17]春夏两种播期甜高粱主要生物学性状比较分析. 张华文,秦岭,王海莲,杨延兵,管延安. 2009

[18]用锤度计测定甜菜含糖率的可靠性分析. 漆燕玲. 1990

[19]基于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的甜高粱茎秆含糖量基因遗传分析. 卢峰,邹剑秋,段有厚,吕香玲,郭玉华. 2011

[20]甜高梁茎秆糖分含量的变化分析. 张华文,秦岭,王海莲,杨延兵,管延安.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