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缘杂交仁用杏新品种京仁4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丽

作者: 杨丽;王玉柱;张俊环;姜凤超;张美玲;于文剑;孙浩元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仁用杏;新品种;京仁4号;远缘杂交

期刊名称: 果树学报

ISSN: 1009-9980

年卷期: 2023 年 010 期

页码: 2287-229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京仁4号是从杏与扁桃远缘杂交后代中选出的仁用杏新品种,母本为仁用杏品种龙王帽,父本为从意大利引进的扁桃品种意大利4号。果实7月中旬成熟,卵圆形,有果顶尖;成熟时果皮黄色,向阳面具片状红色,着色面积中等;果核卵圆形,核壳粗糙,单核平均纵横侧径分别为3.77、2.58和1.49 cm,平均鲜质量4.15 g;核仁饱满,味甜,双仁多,单仁平均纵横侧径分别为2.47、1.61和0.84 cm,平均鲜质量为1.15 g、干质量为0.93 g,离核;出仁率29.98%;杏仁脂肪含量(w,后同)为435.96 g·kg-1,蛋白质含量为288.28 g·kg-1,钙含量为1.11 g·kg-1,铁含量为23.01 mg·kg-1。丰产稳产,适应性强,综合性状优良。

分类号: S662.2

  • 相关文献

[1]远缘杂交仁用杏新品种京仁5号的选育. 杨丽,张俊环,姜凤超,张美玲,王玉柱,于文剑,孙浩元. 2024

[2]仁用杏新品种 丰仁杏. 王德生. 2006

[3]杏李远缘杂交新品种'陇缘红'的选育. 赵秀梅,李红旭,王发林,牛茹萱,王晨冰,李宽莹. 2021

[4]莜麦新品种晋燕17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李刚,李荫藩,李健,杨富,皇甫红芳,李成雄. 2015

[5]莜麦新品种晋燕14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李刚,李荫藩,王雄,李成雄,皇甫红芳,杨富. 2013

[6]晚熟鲜食杏新品种——龙园甜杏. 牟蕴慧,周野,刘通,甄灿福. 2008

[7]小麦远缘杂交的珍贵种质沙丘小麦. 郑殿升,马瑞,刘三才,宋春华. 2000

[8]山西北省北部地区仁用杏科学管理意见. 卜万锁,张一萍. 1997

[9]摘心及其他药剂处理对仁用杏果实品质的影响. 刘立强,秦伟,周龙,沙红. 2010

[10]基于形态性状的仁用杏种质资源分类研究. 章秋平,刘威生,刘宁,张玉萍,徐铭,刘硕. 2015

[11]风沙半干旱区仁用杏作物间作对作物光合性能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白伟,孙占祥,郑家明,杜桂娟,蔡倩,冯良山,杨宁. 2017

[12]河北省仁用杏生产现状与趋势分析. 武晓红,徐财旺,李建明,赵习平,杨红涛. 2017

[13]冰核细菌对杏花器官抗寒性的影响. 孟庆瑞,彭伟秀,李绍华,孙福在,赵廷昌. 2002

[14]几个仁用杏品种抗寒性比较研究. 李艳华,杨敏生,孙福在,赵延昌,朱正顺. 1999

[15]果粮间作对仁用杏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蔡倩,白一光. 2020

[16]干旱山区不同整地方式对仁用杏幼树生长的影响. 陈卫平,魏耀峰,杨挺,周军,晁建勇,许畴. 2001

[17]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仁用杏优系核仁外观品质性状评价. 杨丽,王玉柱,张俊环,姜凤超,张美玲,孙浩元. 2023

[18]辽西地区仁用杏低产林成因及关键改造技术. 张卫东. 2021

[19]中国仁用杏的生产概况及发展前景. 赵峰,张毅,张力思. 2001

[20]仁用杏苗木繁育关键技术研究. 孟林.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