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面法优化辣椒籽油碱异构化制备共轭亚油酸工艺及其氧化稳定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马燕
作者: 马燕;许铭强;李喜弟;孟新涛;邹淑萍;张婷;张谦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辣椒籽油;碱异构化;响应面优化;共轭亚油酸;氧化稳定性
期刊名称: 新疆农业科学
ISSN: 1001-4330
年卷期: 2022 年 59 卷 004 期
页码: 908-9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碱异构化法制备辣椒籽油共轭亚油酸工艺,得到高转化率的辣椒籽油共轭亚油酸,为辣椒副产物综合利用及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新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共轭亚油酸转化率为指标,以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碱油比和溶油比为主要影响因素,运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CCD),分析不同因素对辣椒籽油共轭亚油酸转化率的影响,研究辣椒籽油共轭亚油酸的制备工艺,采用Schaal加速试验对比辣椒籽油与辣椒籽油共轭亚油酸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辣椒籽油共轭亚油酸最佳工艺参数:反应温度为169℃,反应时间为4.4 h,碱油比[M(KOH):M(辣椒籽油)]为0.2,溶油比[M(聚乙二醇):M(辣椒籽油)]为1.7时,共轭转化率可达84.60%,其氧化稳定性优于辣椒籽油.[结论]响应面优化法优化碱异构化制备辣椒籽油共轭亚油酸工艺可得到较高转化率、稳定性较好的辣椒籽油共轭亚油酸.
分类号: TS221
- 相关文献
[1]辣椒中的几种功能成分及其应用. 丁芳林. 2008
[2]响应面试验优化冷榨法提取辣椒籽油工艺研究. 杨永兴,连雅丽,许铭强,阿依佳·朱马义,邓伊洋,杨海燕,马燕. 2023
[3]基于GC-IMS技术分析不同提取方式对辣椒籽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杨永兴,孟新涛,许铭强,连雅丽,杨海燕,马燕. 2023
[4]红外烘焙对水代芝麻油木脂素的影响. 张丽霞,黄纪念,芦鑫,宋国辉,孙强,曹艳明. 2013
[5]加工工艺对芝麻香油中木脂素含量的影响. 张丽霞,宋国辉,黄纪念,曹艳明,芦鑫,孙强. 2014
[6]迷迭香的抗氧化活性及对藻油氧化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吕军伟,杨贤庆,林婉玲,李来好,马海霞,魏涯. 2015
[7]ω-3脂肪酸微胶囊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张昭,徐珍霞,董绪燕,杨陈. 2020
[8]天然抗氧化剂对裂壶藻油氧化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荣辉,吴兵兵,杨贤庆,李来好,陈胜军,吴燕燕,郝淑贤,胡晓. 2018
[9]金花葵籽油脂肪酸组成及其氧化稳定性研究. 李俊,李鹏飞,逯晓丹,陈永浩. 2018
[10]光皮木瓜原花青素提取物对不同饱和度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吕亭亭,秦召,刘华敏,马宇翔,王守涛,郑永战,汪学德. 2021
[11]高压均质对大豆分离蛋白乳液流变学特性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刘竞男,徐晔晔,王一贺,孙洪蕊,王喜波,江连洲. 2020
[12]前处理方法对冷榨提取核桃油的影响. 孙俪娜,李忠新,李媛,王瑾,闫圣坤. 2017
[13]微波预处理紫苏籽对其油脂品质及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黄颖,郑畅,刘昌盛,黄凤洪. 2019
[14]加工工艺对山茶籽油理化品质及活性成分的影响. 周琦,邓乾春,杨湄,黄凤洪,郑畅,赖琼玮. 2014
[15]蚕蛹油脂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石威,廖森泰,邹宇晓,王卫飞,黎尔纳. 2018
[16]菜籽油环氧化新工艺制备润滑油基础油的研究. 张强,李文林,郑畅,黄凤洪. 2009
[17]大豆天然VE对食用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赵贵兴. 2009
[18]日粮硒水平对熟化过程中牛肉氧化稳定性和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于福清,文杰,陈继兰,赵桂萍,郑麦青. 2003
[19]天然维生素E对食用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赵贵兴. 2001
[20]亚麻籽油中植物甾醇含量的测定. 魏晓珊,邓乾春,张逸,黄庆德,任丹丹.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银耳多糖对肠道屏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作者:董茜;张仕林;谢丽源;张谦;舒雪琴;何晓兰;彭卫红;许瀛引
关键词:银耳多糖;棕榈酸;肠道炎症;肠道屏障
-
基于GC-IMS研究预处理结合热风干燥对赛买提切分杏风味物质的影响
作者:李悦;陈恺;许铭强;马欣;承春平
关键词:赛买提切分杏;预处理;热风干燥;气相-离子迁移谱法(GC-IMS);风味物质
-
响应面优化沙棘叶总黄酮的亚临界水提取工艺
作者:敖羽;张健;韩蓉;马燕;周辉;吕雅婷;张婷
关键词:沙棘叶;总黄酮;亚临界水提取;响应面法;工艺优化
-
基于GC-IMS技术分析新疆不同品种核桃油挥发性成分的差异
作者:孟新涛;许铭强;张婷;古丽米热·祖努纳;牛逍瞳;郭金宝;刘国庆;马燕
关键词: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不同品种;核桃油;挥发性成分
-
盐胁迫对冀谷37和38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作者:周宏;赵玲;王根平;张皓珊;张婷;姚占军
关键词:盐胁迫;耐盐性;冀谷37;冀谷38;谷子幼苗;品种选育
-
LlMYC2在卷丹微鳞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作者:桑倩姿;陈妍竹;潘文强;张铭芳;杨凤萍;张婷;刘仲旭;杜运鹏;曹丽
关键词:LlMYC2;卷丹;微鳞茎;膨大;表达分析
-
不同羊肚菌菌株的子实体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及其香气评价
作者:张谦;许瀛引;董茜;舒雪琴;张仕林;谢丽源;彭卫红;王海霞
关键词:羊肚菌;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挥发性风味;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