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胁迫下水稻苗高和分蘖数的发育动态QTL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健

作者: 孙健;王敬国;刘化龙;谢冬微;郑洪亮;赵宏伟;邹德堂;栾非时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盐胁迫;苗高;分蘖数;不同发育时期;QTL与环境互作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15 年 29 卷 02 期

页码: 235-237+239-24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检测盐胁迫下水稻苗高和分蘖数的发育动态QTL,以粳稻品种东农425和长白10为亲本衍生的F2:3群体为试验材料,构建了包含123个SSR标记,全长为1 616.53 c M,平均图距为13.14 c M的遗传连锁图谱。以浓度为6 ds·m-1的Na Cl水溶液进行大田生育期灌溉,正常水灌溉为对照,对盐胁迫下水稻的苗高和分蘖数进行发育动态QTL分析。分别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和混合线性模型的QTL定位方法,联合盐胁迫与正常条件下6个发育时期苗高和分蘖数的表型数据,共检测到6个控制盐胁迫下水稻苗高和3个控制分蘖数的加性QTL、4个控制正常条件下苗高和5个控制分蘖数的加性QTL、盐胁迫和正常条件联合下的6个控制苗高和4个控制分蘖数的加性QTL,以及3对控制苗高和1对控制分蘖数的上位性QTL。加性QTL q SH1在t3、t4和t2/t1时期分别用非条件和条件方法检测到,加性QTL q TN8-2在t2、t3、t4和t5时期被连续用非条件方法检测到,在t3/t2时期用条件方法被检测到。分别检测到4个控制苗高和2个控制分蘖数的加性QTL与盐胁迫环境存在互作效应,控制苗高的3对上位性QTL和控制分蘖数的1对上位性QTL均与盐胁迫环境发生互作。本研究旨在检测不同发育时期控制盐胁迫下水稻苗高和分蘖数的QTL,并分析与盐环境的互作效应,为解析苗高和分蘖数在盐胁迫下的发育遗传特点和水稻耐盐QTL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号: S511.22

  • 相关文献

[1]不同水稻品种萌发期与幼苗期耐盐性鉴定. 赵杰,王晓风,张余良,王立艳,李梦琦,肖辉. 2024

[2]水稻叶绿素含量的QTL及其与环境互作分析. 沈波,庄杰云,张克勤,戴伟民,鲁烨,傅丽卿,丁佳铭,郑康乐. 2005

[3]水稻抽穗期QTL与环境互作分析. 李泽福,周彤,郑天清,罗林广,夏加发,翟虎渠,万建民. 2002

[4]施用浓硫酸对苏打盐碱地种植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陈丛斌,张海楼,隋世江. 2018

[5]不同栽培方式下水稻形态发生比较研究(英文). 严定春. 2012

[6]不同栽培方式下水稻形态发生比较研究(英文). 严定春. 2012

[7]不同栽培方式下水稻形态发生比较研究. 严定春. 2012

[8]基于单片段代换系的水稻苗高QTL定位和上位性效应分析. 张龙廷,吴静,熊喜娟,董景芳,张少红,赵均良,刘自强,杨梯丰. 2023

[9]大白菜-结球甘蓝易位系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崔菲菲,孟川,王彦华,赵建军,陈雪平,申书兴,顾爱侠. 2018

[10]慈姑球茎发育不同时期转录组特征分析. 高美萍,黄诚梅,林志城,江文,蒋慧萍. 2022

[11]不同硬度西瓜果皮发育进程中硬度变化及解剖构造研究. 张敬敬,高秀瑞,李冰,武彦荣,史宇凡,刘婧颖,潘秀清. 2021

[12]烤烟几种化学成分的QTL初步分析. 肖炳光,卢秀萍,焦芳蝉,李永平,孙玉合,郭兆奎. 2008

[13]水稻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 蒋开锋,杨莉,杨乾华,万先齐,曹应江,游书梅,罗婧,张涛. 2013

[14]水稻再生力与产量性状的QTL分析. 蒋开锋,张涛,赵建国,郭小蛟,杨乾华,万先齐,游书梅,曹应江. 2013

[15]QTL与环境互作的完备区间作图方法研究. 李珊珊,王建康,张鲁燕. 2014

[16]大豆粒形性状主效QTL、环境互作和上位性检测. 梁慧珍,余永亮,杨红旗,张海洋,董薇,杜华,崔暐文,刘学义,方宣钧. 2013

[17]不同类型水稻茎秆维管束的研究第1报茎秆大、小维管束数的类型间差异. 彭应财,徐正进,陈温福,张龙步,张俊国. 1991

[18]梨园鸭茅不同播种量与行距对其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张建波,李向林,万里强,陈瑞祥. 2011

[19]再论小麦分蘖与积温的关系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与王世耆同志商榷. 邓根云,郑大玮. 1977

[20]超级稻晚稻‘5优103’不同缓/控释肥应用效果研究. 胡柯鑫,谢宜,董春华,洪曦,王玲玲,周孟瑜,罗尊长,周旋.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