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中挥发性成分对映异构体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穆兵

作者: 穆兵;吕海鹏;朱荫;林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茶叶;挥发性成分;对映异构体;手性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18 年 11 期

页码: 309-315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茶叶香气是多种挥发性化合物以不同的浓度存在的混合体,是评价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茶叶中多数挥发性化合物都具有一个或多个立体中心,存在香气特征与香气阈值迥异的对映异构体,其不同组成比例引发的致香效果对茶叶香气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围绕近些年国内外关于茶树等植物或食品的挥发性成分对映异构体的研究,比较分析不同挥发性成分对映异构体的香型特性,阐述了手性挥发性成分的研究现状及分析方法,并对未来研究及发展趋势等进行展望,以期从对映异构体的角度更深层次了解茶叶香气品质的化学实质。

分类号: O657.63`TS272.7

  • 相关文献

[1]不同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对映异构体. 朱荫,张悦,严寒,吕海鹏,林智. 2021

[2]不同茶类中挥发性萜类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 邵晨阳,吕海鹏,朱荫,张悦,林智. 2017

[3]金萱炒青绿茶中挥发性对映异构体分析方法的优化及应用. 张淑怡,马成英,陈维,苗爱清,乔小燕,林冬纯,夏红玲,许靖逸. 2024

[4]3种干燥方式对香菇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涂宝军,陈尚龙,马庆昱,叶莉,冯谈. 2014

[5]香菇挥发性成分SPME-GC-MS分析及特征指纹图谱的建立. 陈万超,杨焱,李文,蒋俊,于海龙,冯杰,李晓贝,刘昆. 2016

[6]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比较3种直立型迷迭香的挥发性成分. 李珊珊,杨敏,李海明,甘艺莲,林洪涛,吴维坚. 2021

[7]新疆不同品种薰衣草精油特征香气成分及感官属性分析. 黄梅桂,李春阳. 2014

[8]肉桂茶纯露挥发性成分分析. 徐晓俞,李程勋,李爱萍,郑开斌,潘键,侯明香. 2024

[9]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固样方法对茶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李炫烨,陈思,刘毓婕,陈亮,俞晓敏,马建强. 2022

[10]三唑醇及其对映异构体在3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降解动态. 鹿文红,王继红,张春荣,何红梅,张昌朋,赵华,平立凤. 2014

[11]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植物性乳制品中植醇对映异构体含量. 陈同强,吴海智,梁锋,向俊,彭程程,陈惠,邱亚锋,荆辉华,邹子爵,彭国泰,李凯龙. 2023

[12]手性三唑类杀菌剂四氟醚唑、戊唑醇和己唑醇的研究进展. 杨莎莎,段劲生,王梅,董旭,孙明娜,操海群,高同春. 2017

[13]不同花色福鼎白茶中挥发性萜类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分布. 严寒,朱荫,穆兵,吕海鹏,KANG Suyoung,张悦,林智. 2019

[14]茶叶和土壤中cis-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手性对映体残留分析. 宁亚婷,王新茹,罗逢健,李建勋,张新忠. 2023

[15]绿茶及红茶中游离氨基酸对映异构体的分布特征及呈味特性. 李玮轩,邵晨阳,严寒,张悦,吕海鹏,林智,朱荫. 2024

[16]不同发育时期旋毛虫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赵风强,路义鑫,韩彩霞,张晓波,兰静,宋铭忻. 2010

[17]基于SPME-GC-MS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香葱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田震,徐亚元,李大婧,刘春泉,宋江峰,刘阚,胡奇,肖亚冬,郁志芳. 2021

[18]谷子中挥发性气味物质的分析与研究. 刘敬科,李云,张玉宗,赵巍,张华博,刘莹莹. 2012

[19]CO_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不同成熟度鲁北冬枣香气组分. 王淑贞,赵峰,孙家正,张雪丹,祝恩元,阴启忠. 2011

[20]GC-MS法同时检测南瓜果实肌醇类和单、双糖类物质的研究. 李玉丹,黄河勋,周洋洋,王安君,吴廷全.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