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RAPD进行茶组植物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学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亮

作者: 陈亮;山口聪;王平盛;许玫;宋维希;童启庆

作者机构:

关键词: RAPD;山茶属;茶组;遗传多样性;分子系统学

期刊名称: 茶叶科学

ISSN: 1000-369X

年卷期: 2002 年 22 卷 01 期

页码: 19-2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张宏达系统山茶属茶组植物24种、变种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学进行了RAPD分析。从冬梢中获得了高质量和高得率的基因组DNA, A260/A280平均为1.71,平均得率为331μg/g鲜重。从Operon技术公司的61个十聚体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用于茶组植物的RAPD扩增,在所扩增得到的107条可重现谱带中(平均7.1条/引物)有102条(平均6.8条/引物)是多态的,多态性程度是95.3%。每个引物扩增的谱带数在211条之间,相对多态性频度在0.04—0.96之间,不过总平均多态性频度只有0.30,在0.16—0.60之间。利用RAPD标记的Nei&Li氏系数和UPGMA法构建了茶组植物分子系统树,并进行SHMM主成分分析,结果均可将茶组植物分为“五室类群”和“三室类群”两大类。在UPGMA分子系统树上,两大类下可分别再分3个和2个亚类群。同时从遗传距离探讨了一些种的亲缘关系和分子进化。

分类号: Q943

  • 相关文献

[1]7种鲟形目鱼类亲缘关系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研究. 张四明,邓怀,汪登强,吴清江. 1999

[2]中国西南矮马品种的mtDNA Cytb基因遗传多样性分析. 周琳,杨胜林,杨海兵,戴焰,林威. 2013

[3]家蚕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子系统学研究. 刘俊凤,刘彬斌,左艳春,吴建梅,陈义安,张剑飞,鲁成. 2013

[4]福建水生植物浮萍的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叶松建,韩冰莹,张家明. 2017

[5]茶组植物花粉生活力测定及种间杂交研究简报. 唐一春,杨盛美,宋维希,马玲,汪云刚,成浩. 2009

[6]用SSR分子标记研究茶组植物种间亲缘进化关系. 王丽鸳,刘本英,姜燕华,段云裳,成浩,周健,唐一春. 2009

[7]茶组植物花粉生活力测定及种间杂交研究. 杨盛美,宋维希,唐一春,马玲,汪云刚,成浩. 2010

[8]关于茶组植物分类与演化的讨论. 陈亮,虞富莲,童启庆. 2000

[9]中国南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与RAPD标记分析. 褚盼盼,向长萍,张称心,刘成平. 2007

[10]偃麦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李培英,孙宗玖,朱昊,阿不来提. 2012

[11]两种壳色虾夷扇贝的RAPD分析. 孙秀俊,杨爱国,刘志鸿,周丽青. 2009

[12]地被植物鹅绒委陵菜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马瑞君,陆建英. 2010

[13]不同来源苦楝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陈羡德,陈礼光,陈珺,夏海涛,荣俊冬,郑郁善. 2010

[14]魁蚶4个地理群体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 梁超,杨爱国,刘志鸿,周丽青,吴彪. 2010

[15]RAPD标记对喀斯特高海拔山区适宜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彭忠华,张明生,高翔,徐如宏,王进华,顾金春,戴保威. 2005

[16]RAPD标记对喀斯特高海拔山区地方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研究. 彭忠华,张明生,高翔,徐如宏,邱红波,顾金春,王国忠. 2005

[17]高羊茅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简报). 王小利,刘正书,牟琼,吴佳海,高登荣,陈伟. 2007

[18]冬小麦抗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王淑英,樊廷录,张金文. 2008

[19]双孢蘑菇SRAP、ISSR、RAPD标记遗传多样性和菌群分类研究. 张静,陈文炳,邵碧英,王泽生,廖剑华,李寿崧,江树勋. 2010

[20]福建省主要杨桃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刘韬,车建美,黄素芳,廖汝玉,刘波.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