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抗性品种和药剂对小麦白粉病和麦蚜的控制效果简报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益林

作者: 段霞瑜;张莹;刘建敏;刘金龙;何中虎;王德森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抗性品种;生活周期;发生范围;环境条件;小麦蚜虫;下农;特谱唑;喷药时间;药对

期刊名称: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ISSN:

年卷期: 2002 年

页码: 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小麦白粉病和(Blumeriagraminisf.sp.tritici)麦蚜(主要种类为Sitobionavenae、Schizaphisgramimum和Rhopalosiphumpadi)是近年来小麦生产上两大主要病虫害。这两种有害生物都具有生活周期短和繁殖率高的特点,因此一但遇到合适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其发生范围广,对小麦造成的损失严重。目前小麦白粉病在我国常年发生面积在400-800多万hm~2之间,麦蚜高达1300万hm~2以上。对这两种病虫害的防治,采用种植抗病虫品种和施用农药是主要的两种措施。本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明确种植抗病虫品种情况下农药对这两种有害生物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特谱唑防治小麦白粉病研究. 张淑香,万安民,杨立萍,高懿尧,张安明,周晓贺,李煜昶,刘晔. 1995

[2]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提取物抑菌活性部位研究. 陈柳萌,曹树稳,余燕影. 2011

[3]特谱唑在花生上应用的技术与效果研究. 董炜博,石延茂,赵志强,刘歧茂,赵敦田. 2000

[4]特谱唑防治小麦锈病毒理与应用技术的初步研究. 张淑香,杨立萍,王凤乐,谢水仙,柳红昕,胡箭卫,刘守俭,李煜昶,黄次幼. 1992

[5]小麦叶锈菌SRAP标记体系的优化与验证. 陈万权,郄彦敏,蔺瑞明,徐世昌. 2009

[6]警惕3代黏虫发生;立即做好监测和防治工作. 程云霞,江幸福,张蕾. 2013

[7]麦田恶性杂草发生趋重小麦生产受到严重威胁. 梁桂梅,张朝贤. 2007

[8]寄生于玉米螟的微孢子虫. . 1965

[9]哈密棉蚜越冬调查. 杨海峰,王惠珍,吕庆,王锁牢,朱晓华. 1990

[10]蚜虫生物学研究进展. 徐蕾,许国庆,刘培斌,陈彦,王兴亚,赵彤华. 2010

[11]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十九)食用菌脉孢霉的发生与防治. 王晶,李宝聚,孙军德,石延霞. 2009

[12]7.5%高氯·啶虫脒微乳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 张凯,李军杰,熊战之,付佑胜,刘伟中,王宏宝,李茹,赵桂东. 2017

[13]3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对小麦蚜虫的控制效果. 姚克兵,于居龙,束兆林,赵来成,缪康,杨红福. 2016

[14]4种杀虫剂拌种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及其安全性研究. 韩松,全鑫,郭小奇,曹秀,梁九进,刘爱芝. 2018

[15]麦乐1号:防治小麦主要病虫害壮苗增产作用研究. 赵奇,田本志,胡兰,赵杨,吴庆凯,张士良,张国生. 2008

[16]不同器械施药对小麦蚜虫的防效及农药利用率研究. 张武云,李天娇,靳彦卿,韩鹏,李卫伟,王明,沈晓强,高海燕,曹敏. 2020

[17]8种药剂对小麦蚜虫的生物活性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 韦宁,林璐璐,何贤芳,钟永志,张光玲,谢明惠,苏卫华,陈浩梁. 2020

[18]吡虫啉拌种对小麦蚜虫的控制效果及增产作用研究初报. 刘爱芝,李素娟,韩松. 2005

[19]郭予元院士在小麦害虫预测和治理上的学术贡献-纪念郭予元院士诞辰90周年. 陈巨莲,武予清,张勇,范佳,谭晓玲,曹雅忠,苗进,倪汉祥. 2023

[20]吡虫啉微囊种衣剂在小麦田中的剂量动态及对蚜虫防效研究. 袁会珠.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