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TS和trnL-F序列的具有优良性状蕉类资源的遗传结构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龙芳

作者: 龙芳;武鹏;邹瑜;何海旺;莫天利;黄相;赵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遗传结构;蕉类;ITS序列;trnL-F序列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22 年 01 期

页码: 176-18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了构建广西具有优良性状的蕉类遗传结构,本研究收集了广西7个不同地理来源的5大种类具有优良性状的蕉类资源,利用PCR技术将这些蕉类资源细胞核DNA的ITS序列及叶绿体DNA的trnL-F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并对测序所获得的序列进行STRUCTURE分类、PCoA排序、AMOVA分析、群体遗传分化(F_(ST)指数)及基于NJ树和UPGMA树的聚类分析,进一步研究蕉类资源遗传变异分布和遗传变异水平。STRUCTURE结果显示:当K=2时,Delta K出现了最高的峰值,即将个体分为2个类别最合适,大蕉中的多数和野蕉中的少数可归为第一类,所有粉蕉、鸡蕉、香蕉和大多数的野蕉归为第二类。PCoA排序图显示粉蕉虽然个体数量较多,但是遗传多样性较低,而大蕉和野蕉具有较高的多样性。AMOVA分析表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的个体间,方差占总和的63.088%,品种间的遗传变异大于品种内群体间的遗传变异,方差分别占总和的27.676%和9.236%。遗传分化非常大(F_(ST)>0.25)且P<0.05的群体绝大多数在不同蕉类型之间。NJ树和UPGMA树同样显示不同蕉类型之间的群体遗传距离较远。以上结果表明野蕉存在的历史最久,积累了大量的遗传变异;在人工杂交育种时,不同蕉之间的交配可能产生更多的具有遗传多样性的后代;具有育种潜力性状的粉蕉分布在遗传关系非常近的一个群体内,今后的资源收集时应该更加注重对某个粉蕉群体的详尽调查以发现更多的可利用性状。研究结果有助于对广西具有优良性状的蕉类资源的蕴藏状况和遗传潜力进行评估,为进一步的育种学应用奠定基础。

分类号: S668.1

  • 相关文献

[1]西南地区市场冰球子分子鉴定. 朱英,杨友联,黄永会,刘永翔,张丽娜. 2016

[2]基于叶绿体DNA序列trnL-F分析李亚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 章秋平,魏潇,刘威生,董文轩,刘宁,张玉萍,徐铭,刘硕,张玉君,马小雪. 2017

[3]面包果DNA条形码筛选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高效梅,伍宝朵,胡丽松,谭乐和,吴刚. 2023

[4]广西蕉类特色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评价. 龙芳,何海旺,赵明,武鹏,林茜,王趣有,李贤高. 2017

[5]广西蕉类种质资源概况及其育种创新利用前景. 彭宏祥,秦献泉,曹辉庆. 2008

[6]广西特色蕉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何海旺,赵明,龙芳,武鹏,林贵美,林茜. 2016

[7]普通小麦rDNA的ITS区及其基因组起源. 钱锦,孙毅,段永红. 2009

[8]中国榕属榕亚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初探. 赵南先,郝刚,陈贻竹. 2009

[9]杨梅枝条枯萎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防治药剂的室内筛选. 王一光,林羽,陈方永,杨小平. 2014

[10]基于ITS条形码序列的枸杞属植物鉴定. 石志刚,万如,李彦龙,王亚军. 2016

[11]昆明葡萄酒相关酵母菌的分离与鉴定. 刘小珍,张汉尧. 2014

[12]利用rDNA ITS序列对新疆桃和普通桃亲缘关系的分析. 姜生秀,兰海燕,廖明康. 2013

[13]鸭茅香柱菌形态学、生理学及系统发育研究. 王正凤,李秀璋,李春杰. 2016

[14]基于ITS条形码序列早期筛选枸杞种内杂交种. 石志刚,马婷慧,万如,李彦龙,王亚军. 2017

[15]基于ITS条形码序列对枸杞杂交种的早期鉴定. 石志刚,万如,李彦龙,王亚军. 2016

[16]基于ITS和trnL-trnF序列的草木樨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狄红艳,骆凯,张吉宇,段珍,霍雅馨,王彦荣. 2014

[17]基于ITS序列的百合属野生资源与栽培品种亲缘关系评价. 刘一心,杜运鹏,崔凯峰,田翠杰,Mohammad Sayyar Khan,武小钢,杨秀云,张秀海. 2019

[18]一株白桩菇属野生食用菌菌种分离鉴定与培养. 刘晓婷,孙国琴,李亚娇,王淑妍,郭九峰. 2017

[19]芽胞杆菌种类脂肪酸鉴定与分子鉴定方法的比较. 刘国红,林营志,刘波,林乃铨. 2012

[20]促兔眼蓝莓生长菌根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赵磊,刘伟,傅翔,单晓笛,张书祥,蒋光月,黄蓓.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