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磷钾配比对红芸豆养分吸收规律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晋凡生

作者: 晋凡生;韩彦龙;李晓平;李洁;李海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红芸豆;氮磷钾配比;养分吸收特征;养分转移率;养分吸收率;肥料利用率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7 年 33 卷 13 期

页码: 26-36

摘要: 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对红芸豆养分吸收规律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可为红芸豆大田种植和高效生产提供适量与合理施肥的理论依据。本试验是以‘英国红’红芸豆为试材的"3414"大田肥料试验。结果表明:红芸豆整个生育期N、P、K吸收量呈现出前期快速积累,中期增速趋缓,后期减少的趋势;叶片衰老掉落是养分吸收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处理6(N2P2K2)的施肥配比对红芸豆养分吸收量促进最大,其N、P、K的吸收量分别达到169.31、42.58、135.92 kg/hm~2。红芸豆各器官的养分吸收各不相同,叶片呈现前期快速增长,中期趋向平稳,后期开始下降的趋势;茎的N吸收量呈"增加-降低-增加"的趋势,P、K吸收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荚皮P、K前期迅速增加,但后期向籽粒转移而降低;籽粒和其相反,前期较低,后期远远大于荚皮。红芸豆各器官的养分分配动态表现为叶片中养分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渐降低,茎中养分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荚皮和籽粒中的养分呈增加趋势。红芸豆3种养分吸收是互相影响的,其相互依存度较高;每形成100 kg籽粒,N、P_2O_5、K_2O的吸收量分别为5.49、1.33、4.9 kg;平均养分吸收比例为1:0.24:0.89。N、P、K肥的肥料利用率与施肥量没有明显的规律,N、P、K肥的当季最高肥料利用率分别达到46%、11.04%和66.06%;N、P、K的相对吸收率分别达到100.25%、90.23%和115.21%。

分类号: S643.9

  • 相关文献

[1]氮磷钾配比对红芸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晋凡生,韩彦龙,李海金,李洁,李晓平. 2017

[2]氮磷钾不同配比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谭和芳,谢金学,汪吉东,薛冬娥,张永春,常志州. 2008

[3]3种桉树幼苗叶片养分变化及其转移特性. 理永霞,茶正早,罗微,林钊沐,贝美容. 2009

[4]不同种衣剂对红芸豆根腐病防治效果研究. 任美凤,董晋明,李大琪,张萌,杨静,陆俊姣. 2019

[5]施肥和覆膜对旱地垄沟种植红芸豆耗水特征及产量效应的研究. 李洁,晋凡生,李晓平,韩彦龙,李海金. 2018

[6]几种除草剂对红芸豆(Phaseolus vulgaris Linn)的田间杂草防除效果及产量的影响. 李海金,晋凡生,李洁,韩彦龙,李杰. 2019

[7]4种种衣剂对红芸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任美凤,陆俊姣,李大琪,董晋明,张萌,张仙红. 2019

[8]离子注入红芸豆种子生物效应分析. 李海金,晋凡生,常建忠,李洁,刘恩科. 2019

[9]不同种衣剂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防治效果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任美凤,董晋明,李大琪,畅建武,郝晓娟,陆俊姣. 2021

[10]高寒区玉米套作红芸豆高产栽培技术. 王彧超,李洪,王瑞军,郗小倩. 2020

[11]岢岚县主要经济作物的演变历史、现状与发展对策. 胡奋山,胡进喜,南成虎,张春霞,张天明,任元. 2017

[12]红芸豆品种品金芸3号及栽培技术. 郝晓鹏,王燕,赵建栋,畅建武. 2019

[13]红芸豆氮磷钾肥效试验研究. 畅建武,郝晓鹏,王燕,杨伟,郜欣. 2015

[14]西北冷凉旱作区红芸豆抗旱节水栽培技术探析. 畅建武,郝晓鹏,王燕. 2014

[15]氮磷钾配施对红芸豆养分吸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晋凡生,韩彦龙,李洁,李海金,李晓平. 2018

[16]NPK配比对红芸豆干物质积累、转移及产量相关因子的影响. 晋凡生,李晓平,韩彦龙,李洁,李海金. 2017

[17]红芸豆新品种芸选2号选育及旱作高产栽培技术. 郭宝德,冀丽霞,白琪林,张丽娜,宋秀斌. 2019

[18]红芸豆养分限制因子及养分吸收、积累和分配特征研究. 韩彦龙,晋凡生,郑普山,李晓平,李洁,李海金. 2016

[19]干旱冷凉区红芸豆施肥效应与养分吸收研究. 韩彦龙,晋凡生,李晓平,李洁,李海金. 2016

[20]红芸豆与马铃薯间作模式研究. 靳建刚.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