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秸秆还田对旱地土壤硝态氮分布与累积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振兴

作者: 杨振兴;周怀平;关春林;解文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秸秆还田;硝态氮;累积;淋失风险;旱地土壤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13 年 28 卷 03 期

页码: 179-18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我国典型半湿润偏干旱的山西寿阳试验区,通过16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硝态氮空间分布与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同时会增加土壤氮素盈余,提高硝态氮淋失的风险;各处理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主要集中于0~200 cm区域,在80 cm土层以下出现了明显的硝态氮累积峰;由于秸秆过腹还田处理氮素盈余最多,所以硝态氮累积量最高,在80~100 cm处和200~220 cm处出现了2个硝态氮累积峰,土壤下层硝态氮累积量明显增高,被淋失的风险增大;秸秆覆盖还田虽然累积量最少,但其在200~300 cm的累积量却占总累积量的25.63%,硝态氮淋失风险最高。

分类号: S153.6

  • 相关文献

[1]微生物菌肥对设施番茄养分吸收与土壤氮磷累积的影响. 王秀娟,韩瑛祚,何志刚,赵颖,董环,娄春荣. 2021

[2]灌溉土壤硝态氮运移与土壤湿度的关系. 郭大应,熊清瑞,谢成春,冯艳. 2001

[3]不同施氮量对华北平原作物产量及土体硝态氮分布和累积的影响. 茹淑华,张国印,孙世友,耿暖,王凌. 2012

[4]不同施氮量对菜-稻轮作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李娟,章明清,孔庆波,姚宝全. 2013

[5]氮肥施用量对华北集约化农区作物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茹淑华,张国印,耿暖,王凌,孙世友. 2015

[6]长期施肥对旱地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和累积的影响. 张慧霞,周怀平,杨振兴,解文艳,关春林. 2014

[7]秸秆还田量和类型对土壤氮及氮组分构成的影响. 董林林,王海侯,陆长婴,金梅娟,朱兴连,沈园,沈明星. 2019

[8]玉米秸秆添加量对温室土壤氨挥发及辣椒氮素吸收的影响. 吴红艳,于淼,高晓梅. 2022

[9]秸秆还田及不同比例控失尿素对华北平原小麦产量及潮土性质影响. 张水清,涂昊泽,岳克,黄绍敏,张博,宋晓,郭斗斗,张珂珂,岳艳军. 2024

[10]宁夏黄灌区稻秆还田对硝态氮流失量的影响. 王永生,黄剑,杨世琦. 2011

[11]冬牧70黑麦秸秆还田对烟田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 吴元华,王永,石屹,闫慧峰,孙艳茹,刘光亮. 2016

[12]秸秆对尿素氮在土壤中转化的影响. 邹晨怡,丁洪,王亚萨,张玉树,余居华,郑祥洲. 2021

[13]潮土CaCl_2-P含量对磷肥施用的响应及其淋失风险分析. 申艳,段英华,黄绍敏,郭斗斗,张盛楠,徐明岗. 2018

[14]北方旱地土壤氮素平衡. 赵振达,张金盛,任顺荣,周艺敏. 1988

[15]粪产碱菌(Alcaligenesfaecalis)与水稻幼苗的联合固氮作用. 尤崇杓,丘元盛. 1982

[16]热带亚热带多雨湿润区旱地土壤氮肥淋溶损失模拟研究. 姚建武,艾绍英,周修冲,刘国坚. 1999

[17]ASI法与常规法测定湖北旱地土壤有效养分的相关性研究. 袁家富,赵书军,张继铭,余延丰,彭成林,熊桂云,刘冬碧,陈防,范先鹏,胡小燕,徐祥玉. 2007

[18]海南旱地土壤有效钾不同测定方法的研究. 刘云清. 1999

[19]旱地土壤硫、镁效应及平衡在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周柳强,谢如林. 2003

[20]云南滇中地区钾肥肥效研究初报. 苏帆,洪丽芳. 199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