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嘴豆种子代谢产物的GC-MS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威

作者: 王威;徐乐;樊艳星;王帆;马艳明;唐中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鹰嘴豆;代谢组学;功能;聚类分析;GC-MS

期刊名称: 新疆农业科学

ISSN: 1001-4330

年卷期: 2023 年 60 卷 012 期

页码: 2962-297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鹰嘴豆品种之间代谢物质的差异,利用 GC-MS技术对鹰嘴豆初级代谢产物进行代谢组学分析,为鹰嘴豆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GC-MS技术及热图聚类,比较分析 10 个鹰嘴豆品种种子的代谢产物.[结果]检测到 146 种化合物,主要包括:机酸类、脂肪酸类、氨基酸类、糖类、醇类、酚类以及含氮类七大类化合物.其中8 个品种针对每一大类均含有相同的化合物,而D2016-10 和YZD80 则积累自身特定的化合物,与其他8 个品种相同累积的化合物明显偏少.D2016-10 和YZD80 2 个品种所积累化合物情况完全不同,存在各自代谢产物的特异性.按化合物的Q值将10 个鹰嘴豆品种分为4 小类.[结论]10 个不同鹰嘴豆品种均含有大量的酸类、糖醇类以及含氮类等几大类化合物,氨基酸类及其衍生物分布相对较少.

分类号: S529

  • 相关文献

[1]不同施肥条件下的小麦籽粒代谢组学研究. 贲蓓倍,徐维红,邹德玉,牟美睿,杨仁杰,刘海学. 2021

[2]GC-MS指纹图谱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银花"类药材的鉴定. 罗姣姣,李旭东,赵豆豆,彭芳,李琪,吴宇,徐皖菁,米亚东,苏志强,毛常清,陶珊,廖海浪,李羿,张超. 2024

[3]基于GC-MS代谢组学解析阿苯达唑治疗家蚕微粒子病的作用机制. 邢东旭,廖森泰,黄文洁,李庆荣,肖阳,赵超艺,晏石娟,蒋满贵,黄旭华,杨琼. 2021

[4]应用SSR标记分析鹰嘴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张金波,苗昊翠,王威,肖菁,李利民. 2015

[5]鹰嘴豆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 张金波,李利民,苗昊翠,王威,肖菁,热依拉. 2014

[6]碱性蛋白酶(alcalase)水解鹰嘴豆分离蛋白的工艺优化. 薛照辉,石颖娜,李勇,刘宇,刘春泉. 2008

[7]鹰嘴豆籽粒贮藏蛋白双向电泳的研究. 王显生,高文瑞,石庆华,张桦,张巨松,李建贵,何小玲,麻浩. 2008

[8]鹰嘴豆蛋白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 薛照辉,刘珊娜,李勇,耿鹿宁,谭茜倩,万玉婷,刘春泉. 2008

[9]构建赤峰地区粮饲兼用作物产业发展之我见. 张晓荣,杨学文,曹磊,生国利,丁素荣. 2013

[10]鹰嘴豆SSR-PCR反应体系优化. 李辉玲,李利民,张金波. 2014

[11]鹰嘴豆营养功能研究进展. 陈文晋,孔庆全,赵存虎,贺小勇,田晓燕,席先梅. 2019

[12]鹰嘴豆脂肪酸组成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威,徐麟,肖菁,严勇亮,颜国荣,路子峰,张金波. 2020

[13]鹰嘴豆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陈文晋,孔庆全,赵存虎,贺小勇,田晓燕,张向前,席先梅. 2018

[14]减施氮肥条件下接种根瘤菌对鹰嘴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黄贵斌,牛永岐,周丽蕾,关耀兵,赵永峰. 2021

[15]河西地区鹰嘴豆适应性评价及筛选. 刘占鑫,刘露露,韩顺斌,马小乐,王兴,吴学军,闵庚梅,李志荣,杜蓉. 2021

[16]鹰嘴豆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郭靖,于新,陈于陇,王萍. 2021

[17]河西灌区鹰嘴豆抗旱节水栽培技术. 闵庚梅,韩顺斌,吴学军,杨晓明,刘占鑫. 2020

[18]鹰嘴豆的应用价值及其研究与利用. 张金波,苗昊翠,王威,热依拉,李利民. 2011

[19]根系不同分隔方式下油菜和鹰嘴豆对小麦锰营养的影响. 房增国,吕世华,刘学军,张福锁. 2009

[20]160份外引鹰嘴豆种质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郝曦煜,杨涛,梁杰,郭文云,肖焕玉,王英杰,马信飞,刘婷婷,宗绪晓.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